省市內的各類城市都是大都市圈的要素資源。城市群發展背景是將大中小各城市作為一種要素來經營,城市群的發展就是通過經營城市的辦法使城市群各城市得到共贏
為了加快城市群發展,要在省市域范圍內的廣域空間上,編制符合城市群發展的土地利用規劃及制定相應的政策,目的在于防止土地利用過度分散和推動土地的高效率利用。
廣域空間土地利用規劃編制,要做好中長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預測,要對本區域中長期的發展提出總體框架。編制方法和內容主要包括:本省市及區域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受產業規模影響的機械增長率、產業規模與功能布局、產業成長性的未來趨勢判斷。環境的分析要對國家或周邊省市三、二、一產業布局與功能定位,產業門類發展有較清晰的認識。要對周邊省市的人口與就業發展區位優勢與交通道路、基礎設施等做出預測,為本地區產業發展人口聚集與流向的影響等作規劃準備。
與此同時,要提出廣域空間規劃的總體思路。省市廣域空間規劃的核心,是形成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共同發展。省市內的各類城市都是大都市圈的要素資源。城市群發展背景是將大中小各城市作為一種要素來經營,城市群的發展就是通過經營城市的辦法使城市群各城市得到共贏。因此,在空間布局與規劃編制時,必須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以大都市為核心向鄰近的核心城市靠攏形成大城市圈。比如,江蘇省的發展就提出了集約誘導向鄰近上海攏集,形成長江三角洲大城市圈。日本協力集團的咨詢報告中提出,在以上海為中心的圓形區域———長江三角洲大城市圈內,應包括以上海為中心的約300公里圈內有計劃地形成南京、揚州、泰州、南通等市為核心的空間。
二是向大都市干線軸集約化延伸,形成軸帶城市群。大都市圈的形成必然要求加快高速公路、大橋、隧道等方面建設,消除空間障礙,縮短時間距離。以長江三角以北的發展潛力區建設為例,目前已經建設由上海伸出的放射狀干線軸,沿著干線軸集約地形成軸帶城市圈。
三是利用沿河口岸資源,工業基礎等區位功能優勢,發展國際集裝箱和重化工業能源基地。圍繞城市群發展,比如上海周邊區域都將海河口岸作為與上海國際性東北亞航運中心的樞紐建設相匹配。
四是以城市群連擔的形式,形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規模發展為例,據預測將會大大超過日本東京大城市群。東京大城市群人口規模3000萬。日本專家預測到2015年,僅江蘇省鄰近上海的四個城市,即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的城市人口就可能超過3000萬人。上海向腹地擴展的可能性僅限于90度角,即擴展空間較為狹窄,正因如此,上海為與之相鄰的江蘇省內區域帶來的發展壓力和潛力是巨大的。從以上邏輯看,日本協力集團專家考察認為,長江三角洲將是由江蘇省內幾個擁有大城市圈,相關聯合的城市將形成連擔型城市群。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4月08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