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安
近一個時期,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飆升牽動著世界經濟最敏感的神經。業界人士稱,由于石油需求增加而可供利用的剩余生產能力極為有限,油價近期大幅度回落不太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世界經濟年增長速度就會下降0.3個百
分點。但盡管近兩年來,油價一直在高位運行,似乎并沒有對整個世界經濟走勢造成明顯影響。值得關注的是,面對高油價的沖擊,不同國家和地區表現出的承受力和抵御能力差別迥異。
高油價之所以不如從前那樣對于世界經濟具有“殺傷力”,是因為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第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在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的過渡結束了油價的支配地位。富國的經濟已經擺脫了制造業的重負,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特別是不容易受油價影響的信息產業有了較快發展。但國際油價持續飆升,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卻不可小覷。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目前中國對石油的消耗已經超過俄羅斯、德國、法國和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石油消費國,在世界石油生產國的排名中,中國以1.7億噸的產量低于俄羅斯、沙特、美國和伊朗,居世界第五位。據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10年,中國每天的石油進口量將增長一倍,達到400萬桶;到2030年,預計中國每天將進口大約1000萬桶石油,幾乎與美國目前的石油進口量相當。專家認為,中國不應該回避油價高位運行影響GDP的話題,還應該借機提高國家的應對石油危機的能力,盡快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完善石油價格定價機制,使石油價格真正成為反映市場供需情況的實時信號;加快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及現貨市場建設。
不言而喻,經濟的迅猛發展將讓中國的石油戰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對于中國長遠石油戰略的影響遠遠大于對中國短期經濟的影響,石油儲備等措施其實應對的是短期石油波動,而真正做到長期抗拒石油風險,就得在節油、替代、提高油耗效率等方面下功夫。現在國際油價高企,對中國整個經濟發展十分不利,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的中國在石油供需方面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從長遠來看,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只有采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新能源,強化節能措施等多管齊下的手段,切實降低經濟增長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程度,才能有效地應對油價波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