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農行憑什么跟銀監局叫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7日 11:00 證券時報 | |||||||||
貓是捉老鼠的,但也有老鼠敢與貓叫板。中國農業銀行包頭分行就是這樣一只老鼠。 今年兩會結束之日,銀監會發布了一則消息:稱在其統一部署下,內蒙古銀監局包頭銀監分局在對農業銀行包頭市分行進行現場檢查中,發現所屬匯通支行、東河支行在辦理個人質押貸款和貼現業務中,個別工作人員與信用社及社會不法分子相
銀監會絕對不會想到,消息發布后,農行包頭分行不干了,認為其夸大事實,要求重發解釋性公告。該行的四位關鍵領導不將精力放在整改上,而是兵分兩路出去“斡旋”,兩位奔赴呼和浩特與內蒙古銀監局協商重新“修訂”公告,另兩位坐鎮當地與包頭市市長共謀挽回“形象”大計。 監管對象與其公開叫板,銀監會大概還是頭一回碰到。據報道,農行包頭分行的理由有二,一是相關信用社涉案人員達到3/4,但銀監會在發布消息時,卻將農行寫在了信用社的前面;二是涉案金額沒有銀監會公布的這么大。 這就讓人驚訝了,為什么一只偷食的老鼠不僅毫無悔改之意,還與貓討價還價?在此案中,關鍵的原因是當地某些勢力在背后給老鼠壯膽撐腰。 并非巧合的是,農行上海市奉賢支行工作人員以假貼現套取銀行資金炒作期貨等,虧損后從客戶賬戶上劃走現金填補窟窿,造成客戶680萬元存款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案件發生后,奉賢支行遲遲不愿承擔還款責任,甚至在客戶訴諸法律后,頻頻活動欲降低責任。 農行分支機構的行為,表面上看,是相關領導責任意識不強;背后的問題,可能是處罰不夠和官本位意識在作怪。監管部門對包頭案件中的涉案人員進行了取消任職資格的處罰,對涉案機構作了罰款;上級機構對相關涉案人員進行了行政處分;司法機關本來逮捕了4人,后來釋放1人,另3人也以清收之名取保候審了。犯罪成本如此之輕,何以形成有效的約束? 監管部門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手段不多,能不能形成威懾力,關鍵看司法機關的配合。“包頭案”顯示,司法機關的力度是軟弱的。據報道,包頭案暴露時,當地公安機關本是與銀監分局合作偵查的,但后來變成分開辦案。知情人稱,銀監局因垂直管理不受地方政府制約,希望一查到底。但包頭市經偵支隊出于為本地形象著想,希望盡量淡化處理該案。同時,信用社方面也展開危機公關。后來,雙方不僅在案件定性上產生了分歧(銀監分局認為這是騙貸案,經偵支隊則傾向于挪用公款),而且,公安機關未追查農行涉案人員的刑事責任。 顯然,司法機關查處不力,既受經濟利益的影響,也受地方政府的干預。所以,如果司法機關不能做到執法為公,如果不在金融案件中追究有違規行為的地方政府的責任,僅有監管部門的努力是不能有效遏制金融風險的。讓人擔憂的是,“包頭案”中司法機關的行為并非就此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