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美國醫藥行業的“五宗罪”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7日 08:01 經濟參考報

    美國醫藥巨頭最近好像不太走運。暢銷藥品從市場上突然撤回,消費者對藥品、制藥公司和醫藥監管部門越來越不信任,這都使一直以來遭受非議最少的醫藥行業頗感日子的難過。在美國這個全球醫藥利潤最豐厚的市場,醫藥行業正在日新月異的經營環境中努力掙扎,并試圖尋找最佳的生存方式。

    最近一期的英國《經濟學家》發表文章稱,美國制藥公司正在
經歷的危機對于全球的醫藥行業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首先,美國醫藥產品的價格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這與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由政府決定不同。其次,制藥公司往往都選擇美國作為他們的研發基地,盡管研發外包已成為“時尚”,但目前全球醫藥研發基地仍以在美國為主。再者,作為世界上醫療費用最高的國家,20004年美國的醫療費用達到1800億美元,超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由此決定了美國在醫藥產品上的花費也居世界第一位。全球最大的藥品信息公司IMS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醫藥行業的總銷售額達到了5500億美元,美國所占的全球市場份額已超過40%。

    信任危機

    《經濟學家》的文章稱,一位在美國制藥業從業多年的管理高層說:“這兩年是醫藥行業20多年來最黑暗的時刻。丑聞不斷和貪圖暴利的指責把制藥業在公眾中的形象推向了最差。”

    2004年6月2日,美國紐約州檢察長埃利奧特·斯皮策對英國制藥業巨頭葛蘭素史克公司正式提出起訴,指控該公司在銷售抗抑郁藥物帕羅西汀(PAXIL)時故意隱瞞藥品的負面信息,使得患有抑郁癥的兒童和少年在服用這種藥物時無法了解其真實的安全性和效用。斯皮策的辦公室指出,當時葛蘭素史克公司在研究帕羅西汀是否適合未成年人服用時曾經進行了至少5次研究。但是這家英國制藥公司最終只公布了其中一次研究的結果,對于其他幾次研究中發現的該藥物可能對未成年人產生的負作用,包括可能增加患者自殺的沖動和行為等未予公布。在斯皮策提出起訴后,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股票立刻應聲下跌,股價在當天的交易中下挫了2.9%左右。

    之后不久,默克制藥公司于9月突然宣布撤回治療關節炎的藥物“萬絡”(Vioxx),原因是該藥物使用的以Cox-2抑制藥為代表的治療關節痛的材料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11月18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以下簡稱FDA)負責監督獲批藥品安全事務的科學家戴維·格雷厄姆,被要求到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作證,他宣稱,FDA高估了藥品的治療作用,卻“嚴重低估、忽視、不尊重藥品的安全性”。他還暗示,FDA與制藥公司過從甚密,其本人也受到了巨大壓力,被迫改變對萬絡藥品增加心血管疾病幾率的結論。格雷厄姆的證詞對整個美國制藥業產生了爆炸性影響,制藥公司股票價格應聲而落,其中阿斯利康公司股價當天就下跌10%,葛蘭素史克公司股價下跌6%。

    近來,由于沒有出色的制藥公司來挽回負面影響,制藥業股票已整體陷入萎縮期,截至去年12月10日,標準普爾500家中制藥業指數當年就下跌了12.8%,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標準普爾500家股票指數在去年上升了6.8%。

    價格過高

    文章說,許多品牌藥品在美國的價格要遠遠高于全球其他地方。美國商務部近期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如果將54種主要處方藥在各國的價格進行比較,2003年這些藥品在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價格平均都只有美國價格的一半。

    盡管制藥公司提出,許多醫藥產品之所以定價很高,主要是為了能有足夠的利潤可以推動創新和研發的進行,但是許多美國人都對此辯護嗤之以鼻。美國Kaiser家庭基金會前不久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200名美國人當中,只有14%的人相信,在高額的研發費用下,現在的醫藥價格水平公正合理,而46%的人贊成由政府制訂更為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醫藥價格,雖然這可能會導致制藥公司利潤的降低和研發的減少。

    不過,大的制藥公司正努力尋找證據使人們相信,為了使研發正常進行必須保證充足的利潤。咨詢機構CMR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制藥公司現在將銷售收入的15%至20%投入研發,在過去10年中全球在制藥方面的研發支出已經翻番,今年將達到560億美元。雖然最近幾年各大制藥公司的研發投入并不少,但2002年FDA批準生產的新藥數目下降到了12種。而且,新藥品的開發時間越來越長,50%的研發成果在臨床試驗的中后階段仍舊會出現試驗失敗的情況。事實上,許多新藥品實際是由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開發出來的,他們將自己開發出來的產品以很高的價格賣給大的制藥公司,由后者進行臨床試驗、向監管者申請登記并負責市場開發。

    營銷模式

    文章說,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他的《財富第五波》中提到:“病人看病時,總認為醫生會針對他們的病情開最好的藥或給予最好的治療,其實不然。病人所吃的藥或接受的治療,通常都是對廠商、保健公司,甚至醫生本人最有利可圖的治療方式,未必是最好的醫療方式。雖然全球各地處方藥的藥廠振振有辭地指出,藥品價格昂貴是因為研發成本很高,但實際上藥廠的行銷推廣費用遠高于研發成本。”

    保羅·皮爾澤還指出,制藥公司仿效食品公司聘請相同的廣告公司,以形象廣告直接“誘惑”消費者。這些廣告的處方藥雖然只能依照醫生的處方合法調配,但病人已經被直接洗腦,認為這種藥品是救命仙藥,而要求醫生將此類藥物寫進處方。而另一方面,制藥公司通過邀請醫生及其家人出入高級餐廳、提供免費觀光旅游機會、贈送禮物和免費樣品等方式,利誘醫生在處方上寫上自己的產品。美國各地醫生對相同疾病開出的處方截然不同,這完全取決于哪一家藥廠在他們的區域有絕對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Verispan提供的數據,去年美國制藥公司由推銷員向醫療保健專業人士進行推銷的花費為147億美元,向消費者直接進行推銷的廣告費用至少為36億美元。制藥公司現在在營銷和管理上的花費已占其銷售收入的1/3,這一比例足以和可口可樂、雀巢等日用消費品相“媲美”。

    批評人士指出,制藥公司應當降低促銷的費用,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產品價格,另一方面也不會影響研發的正常進行。而制藥公司則反駁說,營銷費用并沒有被浪費,因為營銷一方面可以讓醫生了解最新的醫療科研情況,另一方面公眾也可以知道現代醫療條件已經發展到了何等先進的地步。

    也許經濟利益要比道德說教更能推動營銷改革的步伐。在醫藥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若要增加收益,醫藥行業的營銷模式就必須改變。一些制藥公司,比如葛蘭素史克,也開始置疑傳統的營銷方式,不過市場更關注的是輝瑞公司的舉動,該公司雇用的銷售人員占據美國銷售人員總數的10%還要多,輝瑞將在近期宣布對其銷售和營銷運營的改革方案。紐約的一家研究公司Mehta Partners的分析人員指出,作為醫藥行業現行營銷方式的始作俑者,只有輝瑞公司的改革才能改變醫藥行業的發展方向。

    專利保護

    文章介紹,今年2月21日,又一場收購風暴震動了醫藥界,瑞士制藥巨頭諾華公司收購了德國第二大非專利藥生產商赫素公司的全部股份和美國制藥公司Eon Labs 67.7%的股份,兩筆交易總額約83億美元。諾華將收購的兩家公司整合到其非專利藥公司——山德士公司旗下,由此坐上了世界非專利藥的第一把交椅。諾華之所以看重非專利藥公司,主要是看到了國際醫藥市場上大批專利權即將到期的醫藥產品。據媒體報道,到2008年,全球大約有30種年銷售額10億美元以上的藥品將失去專利保護,總價值在600億美元以上。

    非專利藥公司向來奉行“拿來主義”,當某種藥物的專利保護期結束后,就是它們大顯身手的時候。由于省去了大筆的研發費用,非專利藥的價格只有其專利期的藥物價格的20%左右。因而非專利藥以其物美價廉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美國大制藥公司面臨的重大難題就是其對專利保護的依賴,他們在專利保護期內通過制訂很高的價格盡量攫取利潤,保護期結束后就放棄這種藥物的生產,或者逐漸淡出市場,專利到期對制藥公司來說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據雷曼兄弟公司估計,在美國至少有價值88億美元的醫藥產品將面臨專利到期的問題,如果悲觀一些,這一數值將達到155億美元。

    一方面是專利到期帶來的巨額利潤源的取消,另一方面是來自政府和公眾團體的降價壓力。許多州政府和民間組織都已向法院控告制藥公司在專利期內通過不合理定價攫取暴利,相當一部分大公司正面臨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反托拉斯調查。在岌岌可危的研發瓶頸下,美國的大醫藥公司已經陷入“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

    監管問題

    文章認為,現在不光制藥公司頭疼的事情一大堆,作為監管者的FDA也不斷被指責在對藥品的安全檢查結束之前就批準了新藥的生產,國會已經收到好幾個要求改善醫藥安全檢測狀況的法案。上個月,政府還宣布要成立獨立的醫藥安全檢測機構,對上市后的藥品實施監督,并且政府還將加大對藥品安全的宣傳力度。

    人們要求制藥公司降低價格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們采取的對抗方式之一就是“再進口戰略”——將從美國研制出來的藥品再從國外進口回來。2003年大約有價值7億美元的藥品從加拿大出口到美國, 因為從加拿大購買的品牌藥平均要比美國便宜40%。到加拿大境內購買藥品的人群中不光有坐著長途大巴跨越國境的美國老年人,而且還有許多城市的市政人員和不少州的立法人員,后兩類人主要是為了確保這些藥品的安全運輸。

    布什政府對這種民間自由貿易采取了一種放任的態度。從法律上來講,個人進口外國藥品是違法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當局還沒有認真執行過相關的法律。美國衛生和福利部去年年底公布的一項報告稱,美國個人從國外購買藥品是在玩一場危險的游戲,原因是這些產品的質量很難驗證。報告還指出,如果這些事情交給被授權的批發商來運作,那么安全問題就更容易監控一些。

    國會今年將討論“再進口”問題,但是沒有幾個美國人相信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國制藥商的藥品銷售和定價問題。加拿大政府也在想辦法限制藥品的出口,部分原因是擔心其國內出現藥品短缺現象。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醫藥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健力寶事件
2005中超聯賽揭幕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最新汽車電子雜志
漫畫版《紅樓夢》
安徒生誕辰200周年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