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王攀 發自廣州
越來越多的民族品牌開始大規模海外業務發展之路。然而,由于對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不熟悉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民族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并非坦途。
最近的例證之一發生在知名彩電生產商、總部位于深圳的康佳身上———這家公司品
牌營銷管理部總監穆剛說,康佳電視機剛剛出口,就遭遇一些不法廠商的大肆偽造,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康佳的品牌形象。
而在康佳之前,同樣在品牌方面受到侵害的,還有長虹、TCL、海信、創維等一系列國內著名企業。深圳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說,民族品牌對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不熟悉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正在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令我國企業防不勝防,時時陷入窘境。
最大挑戰來自核心技術流失,導致品牌效應“空洞化”。盡管我國企業的科技含量還有一定的不足,但也有不少企業擁有相當先進的核心自有技術。然而,有技術沒專利使民族品牌往往在技術專利官司中敗下陣來,不論是外貿出口還是海外投資都困難重重。
“DVD出口下滑”就是這類事件的縮影。作為全球最大的DVD生產和出口基地,全球每3臺DVD中就有1臺產自中國。但今年前兩個月,廣東口岸DVD機出口增長速度比去年全年的增長速度下降了66.4個百分點,出口平均價格下跌12%。來自海關分析,原因就在于由索尼、先鋒和飛利浦共同組成的聯盟收緊專利費管制———每出口一臺DVD機,必須交納高達20多美元的專利費。
另一個挑戰領域是商標保護。在這方面,最新的知名受害者是同樣擅長生產銷售彩電的海信和創維。先下手為強的外國企業搶先注冊了前二者的名字,以至“明明是自己養大的孩子,卻要跟著別人姓”。在我國被列為“國寶級”保護的“一得閣”墨汁,被日本企業搶先在全球注冊。
有評論指出,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不少中國家電企業開始了海外市場的爭奪。出于求多求快的心理,一些企業往往無視財務安全,違反正常的財務制度,從而落入國際投機分子設下的陷阱。
然而,同這些挑戰相比,最讓我國企業感到頭痛的則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和泛濫。隨著一些民族品牌在國際上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一些不法廠商開始打著中國知名品牌的旗號,大肆制造假冒偽劣產品。這種做法既侵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又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破壞了民族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危害甚大。
在經濟學家看來,種種針對民族品牌的做法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利用國際貿易技術規則的漏洞,讓我國蓬勃成長的民族品牌吃啞巴虧。有關專家指出,要走出國門,民族品牌必須先練好“防身術”。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4月06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