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一種全新的指數——滬深300指數正式推出運行。不同于滬綜指和深成指,也不同于上證50或180成份指數,在國內證券市場上,滬深300指數首次實現了兩個市場共用統一的指數。此一指數的推出,引發一連串的反應和聯想。
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兩市一個樣本指數是兩市最終合并的前兆。巴黎百富勤的總經濟師陳興動認為,中國兩個交易所合并,形成統一的證券交易市場和統一的指數是方向,進行
統一的指數設計和運作,以及采取兩市共同管理的辦法,是“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更有人把此前深圳中小企業板要設立單獨的板塊和指數這個問題結合起來,提出“兩市合并成主板,中小企業創業板”的構想,參照物直指美國的紐約道瓊斯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證券市場的格局將沿此方向進行變革。
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一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存在“滬強深弱”的現象,機構在處理對指數的分析和后市判斷方面基本上只將滬綜指作為分析參考對象,而忽視了深成指的作用。主要由于深市缺少如浦發銀行、中國石化等對市場影響力大的大藍籌。此次滬深300指數中來自深圳的成份股只有121支,遠少于來自上海的成份股數量,總市值也遠遠不如后者,正說明深圳市場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但深市中也不乏有號召力的好股票,比如中集集團,這次挑出來的121支成份股均屬于業績相對穩定,并且盈利能力較強的部分。“將兩市中最具投資價值的股票放到一起做成一個指數對于投資者、分析人士等跟蹤指數的人來說無疑方便了許多,結論也更有普遍意義。”該人士表示。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統一指數只是方式方法上的一個創新,對市場的影響不大,遠沒有股權分置問題這么核心。但對于金融創新和產品設計的人士來說意義顯然不同一般,因為多了一個重要的標的。上海一家中等規模的基金公司的產品設計總監表示,滬深300指數為基金產品創新提供了相當好的素材。以前根據上證50、上證180和深證100指數開發的基金都表現出了對指數良好的跟蹤性,但因樣本容量比較小,基金的資金在里面周轉的空間不大。此外,兩市都存在有價值的股票,跟蹤某個指數就會漏掉其他,滬深300的推出解決了這些問題。
從滬深300指數的成份股樣本來看,大部分是上證180和深證100的成份股,但剔除了ST股票和一些基本面有變化的股票,出現了許多兩個指數之外的面孔,這意味著兩市中存在的優良上市公司的數目在增加。
市場人士認為,滬深300指數出現后,股指期貨的推出,又邁進了一步。但會不會立即推出股指期貨?滬深證券交易所指數工作小組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不會。從國際經驗來看,指數期貨的推出需要選擇具有一定歷史的指數作為標的,滬深300指數還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市場檢驗。另外,股指期貨的推出還需要特定的市場環境和適合的時機。(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