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作為上海銀行同業公會秘書長,朱德林對于目前上海的房地產泡沫有著獨到的見解。近日,本刊在滬對他進行了專訪。
炒房完全是投機
中國新聞周刊:此次中央及上海政府在3月出臺一系列針對房地產業的新政,有何特別意味?
朱德林:事先沒有任何征兆,“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府一個星期左右出臺三個文件。明確要求從財稅、金融、法律和行政等方面入手,對房地產市場整體調控。其中包括加強拆遷管理及征收二手房交易營業稅。
事實上,上海市府此次加稅幅度有限,只增加了贏利部分5.55%的稅費成本,對于真正的投機客并未帶來實質影響。但新財稅政策公布得很突然,對炒房者來說,這意味著今后政策風險加大,以后政府很可能在不事先打招呼的情況下出臺更嚴厲的措施。
央行此次也突然調整了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這意味著中央政府對房地產的政策傾向發生扭轉。前幾年各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央銀行比較早的提出了房地產金融的危機所在,但其它相關部委都認為仍是健康發展。這種分歧客觀造成2003年央行的“121文件”變成了一紙空文。此后房價飆升又延長了一段時間,全國房價一波波地推向高潮。開始中央認為這只是一個產業問題,但現在中央政府正在把房地產看作一個民生問題。因此中央開始扭轉態度。
中國新聞周刊:在房價這個問題上,上海變成了房價最高的地方,也就是風頭浪尖所在。您如何看上海的地產泡沫?
朱德林:現在已經沒有人再站出來說沒有地產泡沫了。但真正說地產泡沫很大的人也不多。主流的說法是:目前正在形成泡沫的過程中。
其實上海已經有地產泡沫了。按照經濟學原理,商品價格跟價值背離很大的時候才能叫做泡沫。上海的許多房價經過輪番炒作在這兩年翻了兩倍,這就是泡沫。
我一直認為,房地產是最終消費品,跟資本市場有很大不同。在炒房這個問題上,我認定這是投機,而非投資。股票可以分投資和投機,因為股票的錢最終有一部分進入生產領域,創造新價值。但炒房就另當別論,這些錢并沒有進入生產領域,且房地產的基本價值已到位,在炒的過程中,房地產沒有形成任何新的價值。炒房完全是投機。
銀行為何一邊倒
中國新聞周刊:在這一輪一輪的地產飆升過程中,商業銀行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朱德林:房地產的興衰取決于金融,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在我國的房地產行業中,其80%左右的資金都是銀行的。
從金融的角度看,商業銀行有著支持房地產發展的巨大作用。同時,銀行也有著調控其發展的責任。目前來看,銀行這一塊仍是一邊倒的,支持的時候很賣力,但是調控的時候基本乏力。
這是商業銀行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矛盾所在,住房貸款被認為是優質資產,被各家銀行大力發展。以去年為例,上海新增貸款的76%進入了房地產。這種貸款結構顯然不合理,對于銀行業的安全構成很大威脅。貸款應該合理分布于各個產業。
中國新聞周刊:這樣看來,就算從短期的利益角度看,銀行的風險也不可小覷了。但銀行似乎并沒有足夠的重視。
朱德林:這實際上是一個體制問題,其一,現在銀行,仍處在一個規模發展的時代,每個總行下達給分行的指標都是超常規的指標,這些指標跟烏紗帽是結合在一起的。上海的各家商業銀行的任務都是全國最重的,作為金融中心,上海的銀行在完成指標方面被寄予厚望。
其二,銀行的干部都是任期制,缺乏無限期責任追究,比如地產信貸的風險,一般會到若干年后才凸現。雖然理論上會講追究責任人,但真正做到還需時日。
在這種情勢之下,很多銀行高管是在違心地做,如果不做好,就會丟掉烏紗帽。其實上海的行長壓力比其他地方壓力大得多。劉金寶就栽在房地產上。
實際上,銀行在審查放貸的時候,也能感覺到一些貸款是有問題的,這是一個尺度的問題,可寬可嚴,如果考慮到任務之重,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中國新聞周刊:那現在銀行收緊信貸恐怕就沒那么簡單了,銀行下一步如何走?
朱德林:實際上,銀行想著手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又面臨兩難。現在從緊是可以的,但這可能會把前面埋藏的風險引爆。比如,地產商只有把房子賣了,才能償還銀行貸款,但房貸收緊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使一部分房子賣不出去,造成地產商的呆壞賬。如果一直這樣維持下去,總有一天要大爆發。而如果馬上從緊就會迅速爆發。早期有一種理論,就是保衛房地產泡沫。同樣,銀行的高管也處于兩難境地。
政府應該作什么?
中國新聞周刊:銀行陷入兩難,那么政府應該做什么?
朱德林:現在看來,這些年中國的政府機構在房地產上走了兩個極端。剛開始是福利分房,后來全部商品化——貨幣面前人人平等,沒有錢就沒有房。住房問題被甩包袱一樣地甩給市場,這里面潛藏著危險。
在政府的角度,更應將房地產業看作“民生事業”。一些地產商大可以說出“窮人不要買房”的話,但政府卻必須盡力保證“居者有其屋”。這里的“屋”不僅僅是狹義的產權房,還要根據消費條件,通過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多種形式滿足底層消費者。
但是,在這幾年地產開發過程中,地方政府大都介入較深,成為地產利益鏈的受益者,很難超然地進行調控。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政府似乎也陷于兩難境地。
朱德林:目前的情況就是要看調控的藝術了,我希望地方政府不能把20年的地產黃金期,透支在這五六年中,各方都希望能夠慢慢地漲,維持穩定。
但另一方面,由于沒有針對性的調控需求,市場各方不一定聽招呼。有時,往往不聽招呼的還是“自己人”。由于中國經濟成分的復雜性,國有民資混雜,官商結合,所以調控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由于有這些灰色地帶,很難有一個明朗的調控預期。
調控如果用力過猛,現在的惜售就可能變成拋售,集中放量,整體價位下挫。但我們也不用過分擔心,由于住房需求依然存在,房價跌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自住者接盤,房價會回到合理區間。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王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