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這即是說,我國要告別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的計劃經濟體制,代之建立以市場配置和調控社會資源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然是市場經濟,它就得與競爭相聯系,即要運用競爭的優勝劣汰機制,淘汰低效率的企業,剔除不合理的生產程序和劣質產品,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要通過價格機制,改善市場的供求關系,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并要運用競爭的激勵機制推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改善經營管理,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和價格,以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
產出。總之,競爭作為調節市場的機制,是市場經濟活力的源泉。
然而,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表明,市場本身并不具備維護公平競爭的機制。恰恰相反,處于競爭中的企業為了減少競爭的壓力和逃避風險,它們總是想通過某種手段謀求壟斷地位。就在我國現階段市場不成熟和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條件下,限制競爭的現象也頻頻出現,如企業聯合限價,限制生產數量,分割銷售市場,生產和銷售企業聯手排除競爭者,有些行業通過聯合或組建企業集團甚至發展到少數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國當前處于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階段,政企不分的情況尚未完全改變,來自政府方面行政性限制競爭的力量仍然十分強大。而且,從發生作用的范圍和深度看,行政性限制競爭遠比經濟性限制競爭嚴重得多,從而成為妨礙我國建立有效競爭市場模式的主要癥結。由于限制競爭行為直接會影響市場的結構,它們對競爭的影響就是長期性的。而且,取得了壟斷地位的企業因為擺脫了競爭的壓力,喪失了創新的動力,不思進取,結果就會嚴重妨礙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這說明,為了建立一個開放、競爭和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為了給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我國亟需建立反壟斷的法律制度。反壟斷法抽象和概括地反映了市場本身的規律,是市場經濟本能和內在的要求。這一法律制度在我國的頒布和實施,將有力地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自由放任的經濟,而是有秩序的經濟制度。有人說過,我國只有在制定了反壟斷法并且能夠認真地實施這個法律,才可以說我國建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在西方工業國家,反壟斷法的傳統任務是預防市場勢力,禁止經濟壟斷。因為競爭會導致壟斷,充分的和不受限制的合同自由會產生不合理的經濟和社會后果,因此,國家必須在競爭中充當裁判員的角色,規范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協調競爭者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然而,我國現階段尚不具備成熟的市場條件,特別是由于體制的原因,我國當前經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壟斷主要地不是經濟壟斷,而是來自舊體制下的行政壟斷。因此,我國的反壟斷法應當既反對經濟壟斷,又反對行政壟斷,其實體法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禁止嚴重限制競爭的橫向協議、禁止嚴重限制競爭的縱向協議,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控制企業合并和反對限制競爭性的行政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