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新/文
中小企業融資難由來已久,而在本輪宏觀調控中,這一問題愈加凸顯出來。
從根本上說,本輪經濟過熱之所以會形成,其最大的原因即在于經濟體內部尚未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投融資體系。
應該承認,中國內地資本投向的結構性失衡現象有所加劇,也正是因為及時看到了這一點,目前,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以及金融企業在內,已經開始著手對此問題實行針對性的調整。
但我們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時候千萬須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行為取向,更需要避免再一次陷入以政府決策替代市場選擇的不經濟之中,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進行準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
必須承認,資金投向更多地傾向于優勢行業、熱點地區、大型企業,符合資金“趨利避險”的天性。換個角度來說,中小企業融資難本身即體現為一定的市場選擇的結果,盡管說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非市場的因素影響了市場的正常判斷,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中小企業本身。
本輪宏觀調控并非針對所有行業,只是有選擇地著力于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過熱行業。然而,這些行業恰恰是大量以中小企業為載體并急于實現新一輪擴展的民營資本所瘋狂追逐的領域,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的民營資本在此過程中并未表現出更為高超的對于市場的理解力。
這種能力上的缺陷一旦與誠信缺失相勾結,產生的后果則更是災難性的。譬如說,本意即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中小企業板,開板不久即遭“瓊花事件”重創。盡管我們無意以偏概全并對此丑聞不依不饒,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種自戕式的做法自有其產生的必然,對于中小企業的某些負面認識亦未必完全是觀念上的偏差。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關鍵的戰略轉折期,在經歷了20多年以粗放式為主要特征的高增長后,各種要素投入的邊際效應必然面臨遞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投融資體系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從而促使其效率再提升,已經成為下一步發展的必需。這是一場艱難的攻堅戰,而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必須置身于這樣的大背景下予以安排,非如此,則難免陷入矯枉過正的低水平反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