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君/文
在人類發展史中,經濟增長始終是人們竭力追求的一個目標。但如何對待經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卻有著不同的認識和處理方式。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思想最早源于環境保護。1980年3月,聯合國向全世界發出“必須研
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系,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的呼吁。
1992年,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的基礎上,《21世紀議程》提出了具體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行動依據、目標、活動和實施手段,成為世界各國國際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行動指南。
1992年環發大會后,我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動,卓有成效地實施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控制,土地、水、森林、生物多樣性等自然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得到加強,工業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建設的步伐加快,一些重大環境治理工程和生態建設工程取得明顯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10年來的實踐證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適合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的國情,而且是實現國家長期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制定國家級《21世紀議程》的國家,里約環發大會之后,中國政府立即開始行動,在1個月內就提出了《中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明確宣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同年7月,中國政府著手編制《中國21世紀議程》,并于1994年3月由國務院正式發布實施!蹲h程》系統地論述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互關系,構筑了一個綜合性的、長期的、漸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成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的一個指導性文件。盡管我國在世界可持續發展戰略上取得了巨大成績,但由于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階段,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不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不強,人民生活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環境污染仍然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尚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仍然十分嚴峻。
世界可持續發展大會的召開,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雙邊、多邊的全球環境國際合作計劃,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以這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21世紀議程》提出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案措施有:
1、將環境與發展內涵納入決策過程,改善決策程序和管理制度,在政策、規劃和管理各個層次對環境與發展問題進行綜合決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框架,加強環境執法,提高法律法規的效力。
2、取消或減少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補貼,采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價格體系,逐步建立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制度,并有效的使用經濟手段與市場機制及其他鼓勵措施保護環境。
3、加強國際和區域協調,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足夠的財政資源,消除貧困,鼓勵有助于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政策,使貿易和環境相輔相成,通過貿易促進可持續發展。
4、改變生產和消費模式,提高能源和資源的使用效率,盡量減少廢物的產生。改善城市管理,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5、加強大氣、淡水、海洋、森林、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防沙治旱,促進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有毒化學品、危險廢物、固體廢物和放射廢物管理。
6、發揮婦女、兒童、青年、工會、農民、群眾團體和商業、科技界的作用,增加公眾環境意識,促進公眾參與,實行清潔生產,提高科技潛力,全方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