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
本報記者 唐福勇
47歲的胡曉煉去年8月離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的位置,出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如今,在國家外管局原局長郭樹清臨危受命擔任建行董事長之后,又受命重回外管局。
出生于1958年8月的胡曉煉,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1981級研究生畢業,副研究員。歷任國家外匯管理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國家外匯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儲備管理司副司長、司長,黨組成員;2001年3月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2004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
或許,作為金融行業的“黃埔軍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首批學員,胡曉煉也必將與她的其它同學諸如現任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外管局副局長魏本華、央行國際司司長金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等一樣,注定了要站在金融業改革的風口浪尖。
任命下來之后,市場上有關外管局局長人選的各種傳聞也煙消云散,隨之而起是對這位女局長上任后將面臨的有關外匯系列難題的揣測。
市場認為,匯率將是胡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但這或許并不是一道難題,而是必須做的功課。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談人民幣升值和匯率機制改革時說:“這項工作我們正在制定方案,何時出臺、采取什么方案,可能是一個出其不意的事情。”或許這個出其不意的歷史使命真會落在胡身上。
去年6月,胡還是外管局副局長時就曾表示,我國將從五方面進一步發展完善外匯市場:包括在均衡、合理水平上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研究探索充分反映市場供求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人民幣可兌換進程;改進強制結售匯體制,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嘗試做市商制度,允許有實力的銀行利用自身優勢為市場提供充足流動性;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外幣間交易,擴大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研究人民幣對外幣的掉期、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等等。
目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與嘗試做市商制度等都正在準備嘗試和積累經驗。因此胡曉煉在7個月后重回外管局,不僅不應是人入雷池,更會起到逐步落實并完善這些現實與遠期目標的催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