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孝
房貸險永遠都是受關注的熱點,近日浙江三機構上書央行,要求取消強制房貸險,遵循自愿投保的原則。隨著房價的持續上漲,房貸風險逐步加大,銀行恐怕不會同意這一原則。退一步講,如果自愿投保原則真能被銀行通過,對保險公司而言不啻是個好消息,因為房貸險積聚的風險越來越大,在自愿原則下,消費者會大幅減少投保房貸險,保險公司就相應
減少風險。
明險易察開辦之初,保險公司都將其視為“肥肉”業務,盡管保險公司的長處在于進行風險防范和風險融資。但在國內,房貸險終究是新業務,保險公司缺少經營管理經驗,沒有充分認識到其風險,片面地認為房貸險穩賺不賠,一如當初看待車貸險一樣。在爭市場、創規模的推動下,保險公司間展開了對房貸險的“暗戰”:給客戶打折,給代理銀行高手續費,盡可能多地爭取業務。隨著承保時間的推移,房貸險的風險開始逐漸暴露出來。
首先是投保人提前還款退保,使保險公司遭受手續費損失,無奈之下,只好限制業務發展,要求與銀行重新劃分利益格局。去年下半年,浙江等地區的房貸險一度停辦,理由是銀行30%至40%的手續費太高。房貸險保費是一次性收取的,保險公司也一次性付給銀行手續費。這樣,當投保人提前還款退保時,保險公司扣除手續費要退回大部分保費,手續費無法從銀行索回,損失由保險公司扛,加上展業等經營費用,保險公司顯然吃了大虧。于是,提供還貸保障的保險公司便以停辦為籌碼,與銀行重談手續費問題,經過博弈,銀行將手續費降至10%。有的保險公司還推出了房貸險分年繳業務,按年支付銀行手續費,這樣就將手續費損失降至最低。由于準備充分,保險公司可以笑對銀行加息了。本來擔心提前還貸,房貸險會大幅退保,出現更大的虧損,提前還貸遠比預料中的少,預期中的提前還貸退保沒有出現。實際上,在當前股市低迷,存款利率低的情況下,誰會積攢現金不用而去還銀行那超過5%的利息呢?
其次是對人身意外險概率的估計不足。
如果房貸險投保人人身意外后殘疾或死亡導致無力還貸,保險公司要負責賠償。保險公司在確定意外險概率時,顯然低估了意外事故的發生情況,由于房貸險屬于長期保險,從時間跨度看,發生風險的概率還是較大的。實際上,保險公司已經感覺到了這一點,去年上半年北京的一家保險公司賠付了近十起,每例都要四五十萬元,隨著保險數量的增加,以后這類賠案會逐漸增多,這是保險公司始料不及的。
暗險應防上面兩種風險已經暴露出來,引起保險公司的重視,并開始采取了有效措施降低經營風險,但還有最大風險,那就是償付風險,因未暴露出來,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保險公司發展的危害更大。有一則大家耳熟能詳的管理寓言:青蛙放到熱水里,會一下子跳出來,如果放在冷水鍋里慢慢加熱,它渾然不覺,最終失去脫離危險的能力。當前保險公司之于房貸險的償還風險也與之類似。
上海、北京等地買套房動輒要花上七八十萬、上百萬元。其中六七成資金來自銀行貸款。
房價上漲和加息都沒有擋住人們購房的熱情,統計表明,2004年上海個人住房貸款累計增加728億元,同比增加106億元,新增額占中長期貸款增量的48%,而購房者戶均貸款額為47.5萬元,以現有利率、20年貸款期計算,月均還款要3000多元,即使貸款人目前有較高的收入,但難以保證20年時間內都能保持高收入,且不說房地產是否有泡沫,單從個體的還款人來看,就存在還不了款的風險。
在有保險公司提供風險保障,銀行都從經營安全性出發,主動限制或者放棄部分業務,那么,保險公司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審視房貸不能償還的風險呢?
房貸險已經積累的存量風險和正在拓展的增量業務風險應引起充分重視。以上海為例,房貸險保費收入占財險的近10%。2004年上海產險保費收入75億元多,房貸險約7億元,按照20年貸款期和0.05%的費率計算,保險金額為700億元,這還僅僅是一年的數額,加上前幾年的存量房貸險,保險數額巨大。
一旦房地產業出現波動,房產貶值,貸款者就會集中出現還貸難或不還貸的風險,保險公司屆時恐怕難以償付高額賠款,如果嚴格履行合同,被拖垮都有可能。
車險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前車之鑒,車價下跌,貸款者不再還款,提供保險的保險公司便要承擔賠償責任,現在車貸險雖已停辦,但給保險公司和銀行留下了不盡的麻煩,當時雙方對風險控制不到位,在賠償問題上便起了很多爭端,以廣州為例,僅2000至2002年間,廣州市被騙取的車貸款有3億元,現在雙方為了解決賠償問題,不得不求助法律。
未雨綢繆因而,保險公司應對房貸險尚未暴露的償付高風險保持警惕,并從現在起著手化解。首先是認真分析房地產政策、市場等,對房貸險的外部環境風險正確評估。其次要加強對貸款人的核保管理,與貸款銀行加強合作,對投保人的工作、收入等進行分析,評估其償還能力。
再者,對已有的存量房貸險梳理,對償還條件不足,或者個人信用出現問題等貸款人采取提醒、解約等措施。當然,進行風險轉移,對于超過一定額度的高貸款額與其他保險公司共保。
此外,設定免賠額,提高貸款人的風險防范意識,避免“反正有保險公司”的心態,放任風險的發生也是關鍵所在。當然,與銀行加強合作,建立實行風險共擔機制也必不可少。如果出現不能償還情況,銀行也應該承擔部分損失,從而督促其加強客戶管理,防患于未然。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4月01日 第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