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建筑業的快速變化與出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0日 08:18 商務部網站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國際建筑市場也在快速變化,建筑業國際化程度在不斷提高,競爭日益激烈,各國建筑業都在研究對策,尋找出路。在清華大學舉辦的建筑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幾位國內外專家針對建筑業的變化發展,發表了他們的真知灼見。

  一、建筑業在變化

  英國皇家建造師學會(CIOB)副會長RogerFlanagan先生,通過宏觀環境的分析,闡述建筑業的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競爭。

  全球每年有4萬億美元的建筑業市場,美國占25%,歐洲占29%,日本占18%,全球72%的建筑業在這三大發展比較完善的市場。中國僅占4%。世界之所以關注中國,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建筑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如果用建筑業的產量除以各個國家的人口數量,世界各國為建筑業投入的平均標準為2500美元/人,加拿大為2516美元/人,美國為2851美元/人,北歐為2500美元/人,日本為4448美元/人,目前中國是205美元/人。日本人均投入最多,是由于日本的購買力非常強。如果這個指數偏低,那么這個國家在這方面存在某些問題,如醫院、學校、道路和人民的福利等方面投入不足,政府無法為每個人提供足夠的公用設施,所以必須采取新的采購方式,其中一種就是BOT方式。在有些國家道路、橋梁、地鐵、教育設施都是由私人部門提供資金的。

  隨著全世界生育率的降低,60歲以上非勞動人口比率增加,越來越少的人參加工作和贍養老人。到2050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首次超過14歲以下兒童的人口。2003年10人中有1人超過60歲,到2050年5人中就會有1人超過60歲,2150年3人中就有1人超過60歲。中國也將逐步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人口比例會對建筑業產生很大的影響,設計理念會改變,未來的住宅管理會不同,基礎設施會不同,機場也不會像今天這樣來設計了。

  城市化比例會越來越高。1950年全球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04年61%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為都市的基礎設施帶來更大壓力,給交通、社會和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只有通過技術革新才能緩解和解除這些壓力。

  現有建筑環境缺乏主動性且很少涉及智能,建筑設計和施工未能充分運用高新科技,只有在客戶特別指定的情況下才會真正運用。現有的基礎實施不適用于老年化社會,需要以智能設計輔助用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新材料對中國很重要,中國使用了太多的水泥和鋼材,需要尋求新的材料。在英國,有一種合成材料“塑料”,一個這種“塑料”橋比38噸的鋼橋結實8倍,能夠載重40噸的車輛,組裝元件大約重12噸,是一架同樣大小和載重量鋼筋混凝土橋梁的1/3重量。30噸的起重機可以在30分鐘內安裝好這座橋。最主要的優勢是它的建造速度,和傳統的材料相比它的壽命也要長。

  從全球的發展趨勢來看,公司必須建立自己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中國公司也正在日漸注重。保險公司在這方面會做得非常周密和謹慎,保險會帶來新的意義。

  安全第一,質量第二,人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建筑安全排名前5位的是澳大利亞、瑞典、芬蘭、日本和英國。他們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現場有人出了安全問題,會影響到工資,現場管理人員對安全非常敏感,因為他們薪水的10%是與安全掛鉤的,有些國家甚至高達30%。

  人力資源是所有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最關心的問題,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對人的投入究竟有多少,答案一定是非常非常少,我們對土地進行評估,對設備進行評估,是否對人也有所考慮到呢?會計的帳目上只有資產卻沒有人。在知識經濟的今天,應該重視對人的評估。

  RogerFlanagan先生認為中國是一個在未來充滿機遇的市場。現在的中國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國家,但是要面對的是在高風險的國家和地區與強大企業進行競爭。中國將會是世界上比較大的材料供應地,互聯網會使之很快成為可能,但相當復雜的物流會對此帶來一定的障礙。RogerFlanagan先生說,中國要通過自己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世界是很復雜的,其它地方和中國是不一樣的,對中國人來說拓展視野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正在和世界有越來越多的融合,毫無疑問,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中國。

  二、重思建筑業

  英國Reading大學建設管理系Colin Gray教授認為英國政府對建筑業的反思,值得全世界建筑業借鑒。

  近些年來,全球性競爭日益激烈,但英國的建筑業相對其它工業部門發展緩慢,體制落后,效率低下,比歐美低30%的建筑生產力。在這種背景下,英國政府的有關部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希望通過分析建筑業的現狀,參考其它行業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的經驗,尋求建筑業的創新,明確可以被建筑業所接受的質量、效率目標及效能評價方法。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提升行業競爭力,對建筑業的現行模式進行了評估,確定了相應的改革目標,提出了一個清晰可行的改革與發展戰略模型,這個模型明確了5個驅動變革的主要因素:負責的領導層、以客戶為中心、產品一體化、提高產品質量和對人的承諾;提出了6項改革措施:產品開發、合伙制供應鏈、項目實施、產品配件生產、可持續性和對人的重視;要實現的10項目標: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提高10%,客戶對服務的滿意度提高10%,產品缺陷下降20%,對成本的預測提高20%,對工期的預測提高20%,收益提高10%,生產率提高10%,事故率降低20%,建設成本降低20%,施工工期縮短10%。通過這些目標的實現,最終提高英國建筑業落后于歐美的30%生產力。以上10個目標中的百分比是逐年累進的,也就是說,每一年都需要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的改進。要實現這些目標對任何一個組織來說都不容易,但是許多公司正在年復一年地實現并超過了這些目標。

  為了實現目標,英國在700億英鎊的建筑項目中做了70億英鎊的實證項目。這些實證項目平均每個執行時間為4年,實證項目和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比較降低6%的成本,共節約成本4.2億英鎊,非常有趣的是最大的變化是安全生產,提高近61%,如果事故損失為營業額的8.5%,那么減少了事故損失3.63億英鎊,利潤率提高2%,增加收益1.4億英鎊。如果有1/3的項目這樣做,整個行業將節約成本14億英鎊,減少損失12億英鎊,增加4.66億英鎊的利潤。在英國700億英鎊巨額項目中,示范項目的各項指標均好于英國2003年行業平均水平。

  示范項目的結果清楚地表明建筑業改革是可能的,而且能為承包商和業主帶來可觀的利益。

  今后的目標是把建筑業從過去的臟亂差變成一個精致的類似于制造業的行業,建筑業要與其它非常新穎的行業進行合作,學習它們的技術,利用這些技術為客戶營造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環境。

  ColinGray教授認為,未來的建筑業,需要眾多建筑企業和組織結合以實現一體化;通過革新,確定并促進未來最佳準則;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以提高建筑業的競爭力;建筑企業通過交換最佳準則不斷進步;與員工、企業和其他組織共同更新建筑業的企業文化。

  三、中國企業的未來競爭

  具有50年歷史的香港金門斯堪雅集團的總裁MartinHadaway先生通過分析建筑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趨勢,談了他對中國建筑業在未來國際環境里競爭的看法。

  他認為,過去的承包商在不同程度上從政府獲得財務優惠,像日本、瑞士、英國等,政府都會在市政建設上提供很多的財政支持,使得承包商的業務得以發展。但非常缺乏必要的一些資源,不僅是缺乏勞動力資源,更主要的是缺乏作為一個總包商的綜合資源。過去對國際承包商來說,貿易壁壘雖是一個問題,但比較簡單。并且承包商不會碰到所謂的社區問題,在施工過程中無需擔心居民會對施工的噪音、環境、污染等一些不當行為的抱怨。那時候,承包商還可以得到政府的政治影響。因為沒有互聯網,所以供應鏈上不是很清晰。那時最低價就可以中標,承包商僅在價格上競爭,也在從政府那里得到財政支持力度方面競爭。承包商有技術方面的競爭,也有本地資源的競爭。但當本地資源不夠時,還可以從國際范圍內尋求支援,分享國際資源,承包商有能力影響這個游戲。

  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承包商很少從政府那里得到財務優惠。在任何一個地方,大家可以都看到本地的實力和資源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具有實力的公司正在發展強大。社區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社區的居民對承包商的行為有越來越多的不滿。政治對業務的影響也越來越薄弱。現在我們依舊需要在價格方面進行競爭,我們還需要在工程計劃和質量方面有更好的表現。財力也是一個考驗,現在承包商的財務工程的實現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現在需要競爭的范圍涉及健康、安全和環保,在這些方面有很好的記錄對承包商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承包商也開始在有業務范圍的國家和地區內遵從政府、所有地方的要求。決定標價的因素60%是價格,40%包括健康、安全、環保記錄及新技術執行的能力等。

  而將來,承包商從政府得到的財政支持會越來越少,而地方融資會越來越多。在一些地方,本地的實力越來越強,資源也越來越豐富。社區問題在將來會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怎樣面對社區居民并且協調好與他們之間的關心,在未來10~20年,對任何一個承包商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社區會要求較少的建筑工程,希望施工更安靜,少產生噪音,建設速度更快。顧客對質量的期望值也更高,要求更廉價,也非常看重速度。承包商要既滿足社區和客戶的要求,又滿足自己的利益,就需將施工現場往外挪,施工有相當一部分將不在現場進行。在未來,最重要的是以質量為核心,客戶不僅需要承包商的服務,而且是更高質量的服務。曾經得益過的政治影響力,將來要被更多的地方知識所代替。對承包商來說,如何處理貿易壁壘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將來可能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貿易壁壘,處理這些貿易壁壘需要承包商的技巧。承包商還需要在包括品牌、形象、聲譽、商業道德其它范圍內的競爭,需要誠實樹立品牌和形象,而不是用一些不道德的或見不得人的手段來換取。承包商還需要更多地建立當地的實力和資源,如果“飛來飛去”做業務是沒有將來的。真正的國際承包商的能力和技巧,在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需求市場。未來競爭最重要的是人才競爭,承包商需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來吸引更多的業內人才,尤其是財務方面和市政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從業人員必須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識,能得到更佳的薪酬,并有更好的發展,能更快轉職。在世界很多地方,出色的學生不愿加入建筑領域,承包商必須應對這種變化,接受這樣的現實,所以將來的建筑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將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財務會非常重要。建筑企業需要更多資金來運營,資產負債表上表現要更好一些,需要財務整合。財務會承受更高的風險,需要更好的技巧和較高的資本成本。應變速度和能力也將很重要,將不用最低價競標,業主注重的是資產壽命成本而非原始資本成本,注重健康、安全及環境,將來在承包工程業會形成真正的競爭優勢。

  中國企業在未來的國際環境里競爭,爭取項目時需要更多地傾向于整體價值而非投標價格,整體價值包括投標成本、使用成本、工程規劃、質量、設計等。因為未來評標時,會有更多綜合因素要考慮,標價僅占80%,其它因素會占20%。當然仍要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標價。由于社會對健康、安全、環境的要求將會更加嚴格,把握好了這些的企業將會勝出。如果做得不好,企業高官會鋃鐺入獄的。MartinHadaway先生相信中國公司在未來會做得很好。中國企業轉移低成本勞動力至世界各地會變得更加困難。隨著成功企業本身實力的增強和規模擴大,或其業務變得更加專業,傳統的總承包商將會消失。招聘及保留適當的人才已是困難,這個問題將會變得更為嚴峻。大學應該更多地關注未來市場對人才要求的變化,相應調整課程,會有更多的人同時取得多個學位。供應鏈管理、物流和技術將成為成功企業的主要武器,這方面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機會,未來全世界加工制造行業相當大部分將會在中國。

  作者:談娟英

  《國際工程與勞務》 2005年 第3期

  《國際工程與勞務》(月刊)簡介:

  《國際工程與勞務》創刊于1988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管,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主辦。

  本刊以宣傳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事業方針政策,傳播國際工程承包先進管理、技術和前沿市場信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為已任。以中國駐外經商機構、國外駐華使館、國外企業駐華機構、國際經濟組織、國內外大承包商為資源依托。

  本刊主要欄目:專欄、戰略、市場、論壇、在線、管理、金融、案例、實務、資訊等。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第24屆香港金像獎
2005中國國際時裝周
房貸利率上調
本田雅閣婚禮門事件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房價高難道錯在百姓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