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杏色玻璃
溫斯頓·格盧姆筆下的阿甘說:“說真的,我對白癡略有所知。這大概是我唯一懂得的學問,不過我真的讀過這方面的東西———從那個叫什么杜耶奇耶夫斯基的家伙筆下的白癡,到李爾王的傻瓜,還有福克納的白癡,班吉,甚至《殺死后舌鳥》里頭的瑞德利———哦,他可是個嚴重的白癡。我最喜歡的是《人與鼠》里頭的連尼。那些寫文章的人多半說得
對———因為他們寫的白癡都比旁人以為的聰明。”
就是這個智商只有八到十二歲水平,被人們看成“智障青年”的阿甘,卻是那么快樂,因為他有許多正常人并不具備的美德———誠實守信,做事認真,勇敢無畏,而且重情輕財。于是,他得到常人,尤其是那些自認聰明的人所缺失的快樂。
其實,聰明與愚笨的界線,是自認聰明的人劃分出來的。那么那些被歸到另外一邊所謂“愚笨”的人,他們難道沒在彼岸竊笑我們這些“聰明”人很愚笨嗎?答案沒有人知道,因為“愚笨”的人,總是很聰明地把真正的心意想法收藏起來,讓“聰明”的人找不到,甚至讓“聰明”的人自慚形穢。
總是有人說,天才和白癡、聰明和愚笨之間只是一線之隔,其實這說的只是一種極端現象,而事實上,現代社會已淡化了聰明和愚笨的界限。何為聰明,何為愚笨?尤其在變化莫測的職場,那些把自己的才智發揮到極致,盡一切能力為老板出力卻總是吃力不討好的人,你說他們聰明嗎?是,他們確實是聰明人,只是當他們沒有把聰明放在應放的位置上,沒有過硬的職場應變能力和策略,要知道,現在是用腦的時代,而不是賣力的年代。有聰明而沒有好好使用的人,與天生愚笨的人沒有什么區別———甚至還不如天生愚笨的人。天生愚笨的人偶爾還可以“大智若愚”一次,有一種沉穩的風雅。而聰明過頭的人卻只有“大愚若智”,到最后,只剩下失足的驚惶。
這個世界就應該是聰明人的世界么?隨著人類的發展和進化,似乎人類正變得越來越聰明,聰明人也越來越瞧不起愚笨的人,聰明人總能比愚笨的人更快地找到工作,拿到更高的工資,表面上過著很好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可悲的是,聰明人總是看見自己的缺點,他們無法放過自己犯過的錯誤,無法原諒一點點思維上的瑕疵,他們往往活在自責和反省當中,面對達不到設定目標的遙遠,面對現實中種種不滿,他們無法釋懷。這個時候,我真的希望自己是個愚笨的人,就像阿甘,他的快樂來自與人為善,因為他的世界是那么簡單,于是他把他的簡單傳染給周圍的人,使周圍的人也變得簡單起來。世界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和陰暗,撥開云霧,或許你看見的只是一片干干凈凈的天空而已。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懂得把一切看得平淡,懂得不動聲色,懂得消化吸收,懂得內斂和寬容。人生的極致是簡單生活,這也并非很多人能夠領悟到的境界,這需要積累和修煉,需要經歷過風雨后的大徹大悟,更不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所能輕易達到的。
做個快樂的愚人又何妨?至少我可以在聰明人的彼岸,笑看他們的爭斗,然后淡然一笑。
(夏天/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