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
繼房貸上漲之后,油價又開始上漲了。國家發改委決定,汽油出廠價格每噸提高300元。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幾乎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都漲價了。糧價漲了,房價漲了
,水價漲了,電價漲了,油價漲了,連旅游景點也跟著奏熱鬧,一古腦兒漲了。經濟學家多從經濟周期來解釋此輪漲價的原因,認為從2004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過盛的投資需求和上游企業生產成本的提高帶動了生產價格和消費價格的上漲。這種解釋當然有道理,但還不夠。從老百姓的角度看,有些漲價就根本沒道理,本來小漲卻變成了大漲,本來不該漲卻漲個不停,個中緣由究竟是什么?
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待這種漲價行為。首先,這與提供漲價商品和服務的企業所處的壟斷地位有關。無論是水電油,還是房貸和景點的漲價,都有這一因素在內。以油價來說,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固然是推升國內成品油價格上升的主因,但國內石油公司搭車漲價,更是源于它們的壟斷地位。壟斷體制下的油價上漲,好處都落到了壟斷供應商的口袋里,致使三大石油公司近年來利潤大增,占到了整個央企利潤的60%以上,并因此形成巨額壟斷租金,直接影響了國內其他行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與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有關。有些上漲明顯是由政府推動的,比如房價。政府壟斷了土地交易,將土地當作“第二財政”,開發商與地方政府利益結盟,地方官員要靠房地產拉抬GDP政績、充實小金庫,等等,使得地方政府并不希望房價跌下來,相反,希望房子價格越來越貴,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開發商,才能賣出更貴的土地價格,從而政府也才能有更多的財政收入。以如此思維去調控房地產市場,房價豈有不漲之理?只是苦了老百姓,不得不接受這個投機性市場形成的高價格。
第三,與利益集團的謀利行為有關。利益集團總是會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惜提高公共品或服務的價格。于是,我們經常看到,當某個景點想漲價時,它就會抬出諸如要彌補保護資金缺口,限制超負荷的參觀客流等似是而非的理由來。而實際上,他們無非是在借公共利益的名義來獲取本小集團的利益。
上述三點基本上能概括目前商品和服務漲聲一片的原因。當然,在現實中,情況可能遠比這復雜。價格上漲,特別是那些不該漲卻漲了的商品和服務,凸顯出政府在價格管制上的失責。我們雖然有聽證制度,然而從其近年來的表現看,已經淪落成了為漲價做秀的地步。原因在于,政府并沒有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凌駕于生產者和消費者之上的管理者,實行不偏不倚的價格管制,而是把屁股坐在了生產者這一邊,很少考慮消費者的利益。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雖然人數龐大,但作為個體,在與企業的博弈中,卻是力量單薄,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所以,要消除不合理的漲價行為,打破壟斷固然是最重要的,但一來這也要靠政府的力量,二來這是一個長期過程。從現階段來看,還是改變政府發揮作用的方式顯得更為迫切,首先,政府不能作為市場一方與民爭利,在這個前提下,政府從宏觀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出發,協調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的利益,并通過價格管制來實現社會福利和社會效率的最大化。
(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