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正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表明中國零售業開放元年的到來,并由此引發五大增長。這是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在3月25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百貨業高峰論壇上表述的。
中國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僅3個月時間,中國的商業就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
外商投資企業數量明顯增加。按照規定,目前外商投資或外商代理企業要進入中國零售業尚要進行審批。一些較小的外商企業原則上可由省級商務部門批準,而大的連鎖型企業要進入中國的零售業則要通過商務部進行審批。黃海表示,目前,商務部有關司局接受的申報數量明顯增加。
外商進入批發領域的數量增加。實際上,中國的批發業早于零售業的開放。2003年12月11日,中國就對外承諾取消對批發企業的數量、區域的限制。但當時并沒有多少外國批發企業進入中國。去年12月11日,我國不僅承諾全面開放零售業,而且取消了對股權方面的限制,此舉使那些早就徘徊在中國批發市場門前外國獨資批發企業蜂擁而入。與之相對應的是,外商投資零售企業則大多采取合資的形式進入,包括一些已進入中國的合資零售企業未提出改變投資方式的請求。有些大的合資企業的外方投資者明確表示要長期保持合資合作。
商業業種業態明顯增加。商業領域對外開放初期,外商投資主要是以百貨店方式進入中國。1996年,美國沃爾瑪公司進入深圳,此后進入中國市場的業態主要是大型綜合性市場、超級市場或大賣場等形式。2004年之后,這種情況又發生變化,除了大賣場之外,其它業態如百貨店、各種專賣店,特別是國際知名品牌專賣店也大量涌現,與此同時一些小商品也在中國廣布網點。
這期間除了早期進入中國的生活消費品外,生產資料領域的物品例如化工原料等投資品批發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黃海認為,這種現象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生產資料價格波動較大有關。
中小企業進入中國的數量增加。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未來中國市場將主要是世界上幾家大型商業企業間的競爭,而一般的中小企業是沒有機會擠入中國市場的。現在,這種情況正在出現變化。目前,一些中小企業、個人企業、家族企業(主要是亞洲地區)開始進入中國。黃海認為,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盡管目前的中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但仍有很多空間,還有很多機會,這也是許多中小企業看中中國市場的原因。關鍵在于如何把握機會,參與競爭。
企業間的收購增加。今年以來,企業間的并購、收購的案例較多:國內一些民營企業通過在國外設立公司,轉而收購國內企業的股份,從而使國內企業變成合資或外資企業;一些內地在香港設立的“窗口”公司,原來由于某種原因,不能直接在內地開店,只能通過其內地的公司或關聯企業開店。現在這種限制取消,從而使該類企業得以收購原始公司或關聯公司的股份。
黃海認為,隨著中國分銷業進入后過渡時期,中國的商業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今后應繼續堅定不移地實行商業對外開放的政策,同時注意研究開放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提高商業利用外資的質量。
(編發:范嵬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 記者:傅蓮英 潘繼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