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獲”方案,自2003年10月1日起,中泰果蔬實行“零關稅”;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國對產自東盟的560多種農產品先行降稅;2004年6月3日,中新兩國政府簽署議定書,將原有的中泰兩國果蔬“零關稅”安排擴展至中、泰、新三國。該“早期收獲”方案實施以來,我國與東盟之間蔬菜水果貿易快速增長,不僅極大促進了雙邊貿易的發展,而且為兩地企業界提供了新的商機,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據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對東盟出口各類水果85.6萬噸,價值2.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5%和22.4%。與此同時,我國自東盟進口水果82.7萬噸,價值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和22%。我國和東盟之間水果出口的相互增加,為兩地人民食用水果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為兩地企業拓展水果市場空間創造更多的良機。
2005年1月1日起,依據我國與東盟國家的“早期收獲”方案,我國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之間進出口的水果實施零關稅。自此,加上先前已簽約的泰國和新加坡,我國已與東盟6個國家實施果蔬進出口零關稅措施。實施零關稅后,我國海關根據水果貿易本身具有的特點,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加快通關速度,積極貫徹落實零關稅措施,使我國與東盟之間的水果貿易繼續穩步增長。今年前兩月,我國對東盟出口水果23.4萬噸,價值7596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0.6%和33.9%;自東盟進口水果13.1萬噸,價值5094萬美元,增長2%和15.9%。其中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分別出口6.5萬、3.8萬和2.1萬噸,增幅達到25.8%、26.3%和3..3%;在實施進口零關稅的國家中,泰國仍是我國主要的水果進口來源地,前兩月自泰國進口3.7萬噸,增長26.2%,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自馬來西亞和印尼分別進口1350噸和1236噸,增長24.7%和6.3倍;自新加坡進口2噸,數量較少,但增幅達到16.9倍;自菲律賓進口4.2萬噸,下降32%。
從長期看,洋水果降價是必然的趨勢,而國產水果由于自身具備的優勢,不但不會受到沖擊,反而會在出口方面受到促進。東盟六國進口的水果大多是熱帶水果,如山竹、龍眼、木瓜、椰子等,我國的消費習慣還是以蘋果、梨子、香蕉等為主。其次,購買進口水果的大多是高收入者,普通市民購買量不大,進口水果和國產水果的針對消費者不同,兩者并不在同一層面競爭。再者,國產水果同樣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近年來,國內加大了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國產水果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不少進口水果品種在國內引種成功,其品質并不亞于進口水果,而且由于貯運時間短,新鮮度及營養方面優于進口水果,在價格上還占據優勢。因此,實施零關稅方案,對東盟各國和我國都將產生互利共贏的可喜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