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業調控政策逐步加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8日 10:16 證券時報 | |||||||||
3月中旬,央行宣布調整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隨后,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建設銀行又先行一步,率先啟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 一系列的地產新政意欲何為?央行此舉又將會對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的房地產行業帶來什么影響?就此,記者采訪了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
資產證券化未必催生地產泡沫 記者:近日,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正式啟動,有一種觀點認為,這項政策的推出將有助于緩解銀行業的流動性困難,但也有可能會使地產業“熱上加熱”。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陶冬:按國際慣例,幾乎在所有發達國家,住房貸款都要通過證券化的形式化解風險。對中國來說,信貸資產證券化是一個結構性的安排,它的重要性不在于短期內銀行貸款的變動,而在于降低了銀行可能承受的沖擊。 在中國的一些城市銀行里,銀行房貸已經占到了總貸款50-60%,有些地方甚至更高,這還不包括給地產商的貸款,一旦樓市出現調整,銀行風險就太大了。而把所有的風險全都集中在銀行體系,對于金融穩定安全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記者: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之下,您認為是不是推出資產信貸化最成熟的時機? 陶冬:當然,所有的政策出臺都有時機問題,市場不是低迷就是偏高。但我們必須分清楚結構性調整和周期性時機之間的區別,結構性調整是必須做的,因為這涉及到金融風險、經濟穩定以及社會穩定。 雖然目前在時機上未必最成熟,但政府可以通過其它政策進行微調,彌補可能對周期性循環所帶來的影響。應該說,資產證券化會不會進一步催生房地產泡沫,還將取決于政府下一步的措施,何況目前只是一個試點。 上海房地產已經炒昏了 記者:我們注意到,早在2002年您就曾提醒,中國可能會出現房地產泡沫,那么目前您認為中國的地產泡沫是局部的還是全面的? 陶冬:我個人認為,中國整體而言存在房地產泡沫的傾向,而且可能已經到了調整的邊緣。東部地區的房地產泡沫相對比較大,但到了瘋狂的也主要是上海、杭州、寧波等幾個城市。 今天的上海房地產已不再是上海人的房地產,上海市民被推到了郊區甚至是遠郊區。這個過程被市政府美化為“國際化”,而最終是使上海市民“邊緣化”了。 此外,上海房地產價格猛升,這未必是件好事,除了那些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人可以通過變現賺錢外,其它人都得承受高房租推動物價上漲所帶來的后果。同時,租金上漲導致大量制造業企業出走,導致城市競爭力下降。 記者:許小年先生近日撰文指出,從全國看,房地產價格高估程度在20%以上,部分城市更為嚴重,您對此作何評價? 陶冬:這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各個地區差異明顯。但我認為,上海房地產一旦開始調整,應該不是5%、10%甚至是20%能夠打住的,因為今天70%以上的購買力都是熱錢,上海房地產已經炒昏了。 雷霆萬鈞般的信號 記者:今年3月以來,上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調控樓市,而近期央行也出臺了房貸新政,您認為這些措施能夠使當前過熱的地產市場真正降溫嗎? 陶冬:房地產有無泡沫已經爭論很久,即使再有一段時間也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從今年3月以來,我們注意到政策的方向有所轉變,中央政府開始在這個問題上作出更加強硬的姿態,這也表現在上海3月初出臺的加稅等措施以及近期的央行房貸新政上。 當然,目前已經出臺的政策非常溫和,沒有一項足以影響任何一個城市房地產的價格走勢,但它背后的政策信號非常強烈。可以說,央行又一次通過和風細雨的方式傳達了一個雷霆萬鈞般的信息。我相信今后還會有一系列的政策出臺,這些政策會逐步加碼、緩步推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措施的出臺在方向上也出現了明顯的調整。首先,從土地供應限制變成了通過房貸、加稅來進行需求管理;其次,從一刀切的信貸收縮變成了不同城市可以有不同政策,這體現了溫家寶總理管理經濟的總體思路——有保有壓。 地產將是宏觀調控的重點 記者:您剛才提到中央政府還會繼續出手調控地產市場,那么您認為央行是否會采取加息等手段進一步抑制過熱的地產市場呢? 陶冬:我認為目前宏觀調控還沒有使中國經濟回到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來。當前調控的重點應該是房地產,因為房地產是這一輪經濟過熱的始作俑者。沒有房地產的爆炒和過度需求,就不會有這兩年原材料價格的猛漲,就不會有鋼廠、水泥廠的遍地開花。房地產不釜底抽薪,調控很難竟全功,成果也很難持久。 毫無疑問,中國今年的宏觀政策在由投資控制向房地產控制轉移,這可能會給地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但房地產市場化程度相當高,如果可以不采取行政手段的話,就盡量不采取。我相信,房地產市場是可以通過貨幣手段和其它市場手段去調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