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藥”研發推廣受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8日 07:45 經濟參考報 | |||||||||
研發力量弱 市場推廣差 體系不健全 農藥自發明以來就在人類農業發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時,高毒農藥殘留會危害人體健康、造成環境污染的事實也無可爭辯。目前被世界各國普遍認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是,推廣“綠色農藥”。但在我國,代表未來農藥發展方向、低毒、環保的“綠色農藥”的研發和使用,目前卻面臨著尷尬的局面:研發力量薄弱、市場
農藥產品亟須“改朝換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正名介紹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藥產品生產國,2003年中國農藥市場銷售收入為273.1億元人民幣,農藥產量達75.17萬噸。但這并不能掩蓋國內農藥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產量大但產值很低。這主要是技術含量太低造成的。 同時,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高毒農藥造成的問題也不斷暴露,首先是消費者對農藥毒性、農藥殘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即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其次是對農藥造成環境污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即對環境安全的擔憂;由于農藥殘留過高致使我國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出口時也遇到不少壁壘和障礙,并已經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歐盟禁止使用的農藥中涉及中國的有70多種,因農藥殘留超標對我國農產品出口造成的經濟損失達70多億美元。 對此,李正名院士認為,農藥不僅影響到農民和農藥生產廠家的利益,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而目前我國農藥生產企業考慮最多的問題還是如何快速殺死害蟲,以及降低成本和追求簡單的生產工藝。年產75萬多噸農藥中有一半是高毒農藥,這一狀況必須改變。未來農藥產品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對人類健康安全無害、對環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選擇性、以及綠色工藝流程等,即“綠色農藥”。 “綠色農藥”研發乏力 比起高毒的化學農藥,目前我國毒性較低的“綠色”生物農藥在市場中所占比重很小,僅為2%至3%,而傳統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占90%以上,銷量遙遙領先。 專家分析,從企業的角度講,由于“綠色農藥”的研發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和回報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國內企業大多不愿意或沒有能力投資進行產品研發。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少之又少,技術研發基礎也很差。這種狀況導致的局面就是,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農藥都是由外國科學家發明的,或者是國內廠家把國外發明的幾種農藥進行混合生產,還有的是等國外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期滿后,再仿制人家的技術。 農藥產品的研發投資之大,更讓一般企業“望而卻步”。據統計,國外創制一個新農藥需投資1億美元以上,并耗時10年以上。這一過程需要經過篩選各種化學結構,找出其中的有效部分,再進行多次試驗,測試毒性和評估這種產品對人體和環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多個環節。對這樣一個耗時耗力又有極大風險的領域,國內企業很少愿意涉足。以山東為例,作為國內第二大農藥生產地,山東共有270多家農藥生產企業。但目前登記生產的生物農藥只有7到8種。 除此之外,在農民中推廣使用“綠色農藥”也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原因在于,比起傳統農藥,“綠色農藥”價格高、見效慢、產效期短的特點使其很難被農民接受。另外,我國目前缺乏健全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市場上“綠色”、“無公害”等招牌隨處可見,其中不乏魚目混珠者。專家分析,這種狀況打擊了農民使用“綠色農藥”的積極性。 催生“綠色農藥”需要合力 為加速農藥產業“改朝換代”進程,專家建議,應由政府企業合力攻關,多管齊下。整個農藥產業應該把技術創新作為關鍵環節,及時掌握國際前沿動態,力爭使我國成為能發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農藥的國家。 要做到這一點,政府的推動和支持十分重要,應加強對行業的規劃、調控和投入。目前政府關于農藥研發的立項太少,又缺乏投入,單靠企業的力量很難承擔。在加大投入的同時,政府還應制訂一些優惠政策,采取各種方法鼓勵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科研單位、教學單位等機構,與生產企業搞聯合技術攻關。 在農藥市場準入方面,必須嚴格產品和企業準入標準,為中、低毒農藥的市場推廣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使一些不“環保”的產品退出市場。更嚴格地限制高毒農藥的生產和使用,積極推廣高毒農藥的低毒替代品。 同時還需盡快健全無公害農藥產品的監測和認證體系,打擊假冒無公害農產品行為,保護“綠色農藥”使用者的積極性,為綠色農藥占據市場掃清障礙。 多形式建立健全農藥推廣體系也必不可少。通過各種途徑,發動企業、經營業戶、基層農技站等,對農民用藥進行科學指導,在農民中普及“綠色農藥”概念,推廣使用優質農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