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國際商報訊記者裴玥報道商務部最新調研表明,61%跨國公司在未來三年將繼續擴大對華研發(R&D)的投資,為直接獲取中國原有R&D機構的控制權,投資方式將向跨國并購過渡。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投資趨勢調研課題組日前推出《2005-2007年跨國公司對華產業投資趨勢調研報告》。該課題組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
信息技術革命的高速發展,跨國公司為了盡可能快地建立其全球的研發網絡,未來三年,其在華R&D的投資方式將逐漸由戰略技術聯盟向跨國并購過渡。通過跨國并購,跨國公司可直接獲取中國原有R&D機構的控制權,加以改造后為己所用。
目前跨國公司在華R&D的投資方式基本體現為“戰略技術聯盟”,即技術、資金密集型領域,大多數跨國公司的研發網絡仍處于本國中心型的發展階段,也就是說,雖然跨國公司中心試驗室的研發職能部分向外擴散,但其核心部分仍保留在母國。
“跨國公司在華R&D研究的重點,仍將集中在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和地方化等方面,而基礎性研究會相對較少。”該負責人分析指出,從需求方面看,跨國公司進行海外R&D投資的主要目的在于支持當地的生產和銷售,而能滿足跨國公司這些需求的主要是應用型研究和開發機構。
從供給方面看,基礎性研究需要大量基礎性研究設施和高質量的研究人員,且基礎性研究項目往往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跨國公司不會輕易將這類R&D移出國外。而且,基礎性研究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類研究的保密性要求也很高,跨國公司往往把這類研究置于其總部附近,以便管理和控制。
根據《報告》,未來三年,無論是在生產還是研發投入方面,跨國公司更愿通過獨資形式實現其對華投資。本次調查統計,在研發投資方面,46%的企業傾向于建立獨立的研發中心;33%傾向將更多先進技術引進中國進行研發;33%計劃擴大在中國原有的研發人員數量。在生產投資方面,57%的被調查跨國企業傾向于獨資新建。
該負責人分析,選擇獨資方式更有利于跨國公司的自主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它們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及總公司戰略決策隨時調整生產與研發方向。
課題組通過從2004年6月至11月為期半年的調查,于2005年2月底完成了這份《報告》。此次的調查對象以《商業周刊》全球1000強企業為主,覆蓋歐美日韓以及臺港地區的跨國企業,涉及IT、電子、汽車、化工、生物制藥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