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險亦無利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4日 11:09 證券時報 | |||||||||
風險這個詞來源于拉丁語,原意是“害怕”。確實我們沒有人不害怕風險,我們害怕我們做出的決策是有風險的,所以人們總是試圖去控制風險。在期貨市場上,人們也創造了許多對策來試圖回避風險,認為通過這些就可以完全控制期貨投資的風險。事實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對于一個理性的投資者而言,投資策略中存在風險是非常必要的,在投資策略優劣評價上,絕對的安全和無利可圖是同義詞。其實任何期貨決策都是有風險的,而且往往糟糕的套保方案比同樣糟糕的投機方案風險更大,反向的套保和套利甚至
我們其實沒有能力掌握期貨市場上的所有影響因素,就如同混沌理論中的蝴蝶效應一樣,就算夏威夷蝴蝶的翅膀抖動真就是加勒比海的颶風形成的最終原因,世上也不會有任何氣象預報中會試圖分析全球蝴蝶的動向。國際最先進的氣象預報也只能做到颶風形成后的5天內發布警報而已,而這其實對于逃生已經足夠了。 在每一輪期貨大行情過后,這些行情的起因對我們來說表現的非常明顯,以至于我們不能理解為什么人們在行情前僅僅是等待這些行情的發生。這種不作為的“病因”只能用卡尼曼的“預期理論”來解釋,即當我們做有關收益和有關損失的決策時會表現出不對稱性。在面對收益時,大多數人不愿意參加公平的博弈而喜歡確定的收益,寧可收益少一點;在面對損失時,大多數人卻愿意去賭一把,期待有好運氣能挽回損失,即便這樣做損失可能增大。預期理論說明人們厭惡的其實不是風險而是損失。正是人們對于損失的恐懼使他們愿意承擔更大的風險,包括賺不到錢的風險和虧很多錢的風險。同樣出于對損失的恐懼,使人們更愿意接受一些眼前看起來很“穩妥”的方案,即使以后冒賺不到錢的風險或虧很多錢的風險,也在所不惜。也正是在這個感性作用的支配下,使多少人在行情過后遭受了沉痛的“決策遺憾”。 要解決這種決策心理上的缺陷,我們非常有必要在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克服情感上的沖動,只要堅決遵守“本金大于機會,機會大于利潤”的紀律,就能承受期市風險獲得博弈的勝利。 第一條紀律“本金大于機會”,就是盡量避免虧損擴大太快,對行情判斷錯誤無所謂,關鍵是要盡量多用損失的可能搏得盈利的機會,面臨市場機會的時候要掌握好本金的階梯式投入,設好倉位比重,合理使用彈藥才能把握更多的機會,同時要避免頻繁做無謂的鎖單,到止損點就要勇于止損。 第二條紀律“機會大于利潤”,則是盡量避免獲利回吐太早,只有幾次大盈利才能承受多次的小虧損,在面對有較大收益的機會時要追求利潤率的最大化,合理設置止盈位,舍棄小富即滿的畏贏意識,敢于斗爭、敢于勝利。 無風險亦無利潤,利潤是對風險承受者的補償和回饋。在面對詭異多變而又引人入勝的期貨市場,上帝提供了概率的迷局,我們蕓蕓眾生無論賢愚都要同處于接受考驗的狀態,不戚戚于損失,不汲汲于獲利,這可能也是眾生皆平等的本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