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京記者 張春蔚
面對房貸新政,地產商們仍然保持著從容自信的姿態,因為市場供需失衡的局面依然存在,地產業支柱產業的地位依然存在。但中央政府整頓地產業市場的信號已經發出,很難估量地產商的自信還能維持多久
滿城皆談房貸。3月的最后十來天,人們詢問房貸利息的熱情比春天的氣溫要高很多。3月17日起,央行提高個人房貸利率政策出臺。這意味著政府自1998年以來對個人住房貸款優惠政策的終結。
這一最新的政策顯然意在抑制各路資本近兩年來對房地產業的過度炒作。3月19日,中金公司的首席經濟
學家哈繼銘對記者表示:“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帶來金融風險,其賭具正是房地產,這次房貸加息,正式表明了中央開始對房地產消費市場的一個整頓信號。還應該更好地利用稅收政策來抑制房地產泡沫的風險。”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們開始認同中國房地產泡沫的存在。他們主張,調息和調稅都將是下一步房地產行業調控中最好的工具。這樣的市場調節手段還應該更廣泛地使用。
房貸新政出臺后,勢必受其影響的地產商們卻態度微妙。他們幾乎眾口一詞地表示認可這一政策,認為取消房貸優惠是讓房貸消費正常化的開始。
但除了這些表態之外,地產商們仍然堅持房地產業無泡沫的觀點,認為房貸加息對地產市場影響甚微。從身份上來說,他們的說法無疑有托市之嫌,但他們的自信卻也并非沒有根據。
同時,華新國際集團CEO兼總裁盧鏗更意味深長地強調:“這是采取市場措施來調整市場,很好。”顯然,地產商們對政府將采取什么措施進一步調控房價仍然在觀望。
市場現狀難以改變
地產商的自信從何而來?首先是供少于求的市場現狀仍然無法改變。
去年有兩項政策對房地產業影響巨大。一是國土資源部71號令,業界俗稱“8·31大限”,將土地出讓的口子堵死;一是開始于去年4月下旬的宏觀調控,銀根驟然收緊,房地產開發資金也受到壓力。
資金問題還只是暫時的,但是土地市場游戲規則的改變,卻可能改變幾十年的市場發展。從去年4月開始,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深入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加強土地統一管理,用半年的時間開展土地清理工作。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地的房屋開發土地數量下降。尤其是“8·31土地大限”后,雖然土地開始供給下降,但是土地價格隨著土地使用權拍賣而走高。
這使得去年上半年許多開發商放慢開發和投放的樓盤速度,限制土地使得土地價格上漲,強勁的需求和資金流動的限制,都使得房價繼續攀升。
今年這種現象還將持續。“你看房地產廣告現在少了多少,根本不用打廣告房子都好賣。”盧鏗說。
曾以開發上海新天地而聞名的瑞安房地產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羅康瑞3月1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現在是需求旺盛,房貸調息間接將樓價推上去了,現在根本就沒有供應量。”
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認為:“如果只是抑制住房購買需求,不增加商品房的供應,也是很難解決房價繼續上漲的問題。”
其次,房地產業一直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地產商們相信,政府對地產業的調控一定會相當謹慎。“加息畢竟不可能加得太多。”盧鏗認為,政府現階段用市場手段調節的將只是增長幅度,而不會是限制增長。“房貸加息僅僅是一個溫和的信號。”中國住宅產業商會投融資中心主任尹斌認為,“政府只是把以前對房地產扶持、從寬的政策轉成正常的政策。對消費影響力有限。和以前的行業調整不同,這次沒有紅頭文件,僅僅是以金融手段對一個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
房地產泡沫之辯仍在繼續
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商都不承認房地產泡沫一說。戲劇性的是,經濟學家和銀行界人士卻一致認同泡沫的存在。
此前在證券市場周刊舉行的2005年宏觀經濟論壇上,即使會場上面對任志強、馮侖和潘石屹等房地產商一邊倒的風頭,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仍堅持對記者表示:房地產行業存在泡沫。
自從2002年謝國忠首次發出中國房地產泡沫論,2004年10月泡沫論進入爭論高潮,謝更將上海比做1997年的香港和1990年的東京。
同樣贊同泡沫論的還有哈繼銘,他認為:從1997年到2004年,美國、英國等國的房地產價格分別上漲了44%、78%。歐洲與美國房地產價格的迅速上漲帶來風險。美元利率、匯率均難逃疲態,海外“熱錢”紛紛壓注人民幣升值,也推動內地房地產價格上漲。哈繼銘認為,外匯進入中國很多一部分就是投機內地的房地產,他建議人民幣匯率靈活性應該加強。
盡管在不同的數據支撐下,房地產泡沫之辯似乎要沒完沒了地繼續下去,但中央政府整頓地產業市場的信號已經發出,無論是地產商、投機者還是消費者,將不得不調整自己的預期,而這個調整對市場的影響將不是現在所能預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