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動刀自營 進還是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4日 10:39 證券時報 | |||||||||
自營業務就像一個精靈古怪卻經常惹禍的孩子,總是讓家長又愛又恨。在自營業務上屢遭重創之后,近期不斷有券商表示要徹底放棄這把雙刃劍,而潛心扮演好中介服務商的角色。一券商投資部負責人認為,券商主動收縮自營規模、恢復本來面目,對行業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但對自營業務由全取到全棄卻難免有些矯枉過正。 在目前國內券商增收乏術的情況下,投資業務對業績的拉動作
全面放棄不可取 “我們準備徹底退出投資業務,公司以往在這項業務上的確遭受了很大的損失。”某券商老總對記者說,雖然放棄了自營業務可能帶來的巨額收益,但起碼可以保證不再出現巨額損失。與這家券商態度相似并采取相同策略的券商不在少數,其中包括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知名券商。 券商收縮自營業務規模的動作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今年還在繼續。海通證券2004年年報顯示的自營規模為29億元,而2003年中報顯示的自營規模是56億元,兩相對比可知,該公司在半年時間內自營規模縮小的幅度將近50%。再如申銀萬國證券,2003年中報顯示的自營證券數額為24億元,到去年年報公布時已經降低到了20億元,降幅也達到了20%。 券商收縮自營業務不僅僅體現在削減自營規模上,有券商已經開始從組織架構和人員配備上動刀。記者從一家大型券商了解到,該公司已經撤銷了投資管理總部的機構設置,把原來屬于這個部門的投資決策權授予即將成立的投資決策委員會。該公司此舉目的并不僅僅是投資決策權的轉移,從已經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報可知,其自營規模在不斷縮小,原來的重倉股票的十大流通股東中,已經看不到這家券商的身影。 此前業內曾有傳言,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已經撤銷了投資部門,開始收縮自營業務。該公司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真實情況是將自營部門并入了即將成為的資金運營部,把以前分屬不同部門行使的資金運營權收歸一個部門管理。此舉是公司整合資金運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發點是要合理運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事實上就是對公司的資金做頭寸管理,統一配置資源。至于自營業務的投入,會根據行情變化作出調整。 聞香需有被扎的準備 雖然國際大型投資銀行身處混業經營的行業環境中,收入來源比較多元化,但總體業務收入中投資業務收入的比例還是相當高,比如美林證券2004年資產管理與自營業務合計占凈收入的比例為44%,2003年該比例則為49%。一券商投資部負責人表示,現在券商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把投資業務做好,而不是保留或者放棄。 國泰君安研究員梁靜認為,在目前券商普遍缺乏有效增收手段的情況下,完全放棄投資業務并不可取。他認為,近期券商收縮自營的行為應該看作是對現有投資中不合理部分的調整。目前國內券商的投資業務在投資決策、投資理念和風控體系上都已明顯陳舊,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現在要做的就是對存在的缺陷進行彌補和修正。 國信證券交易總監錢海章博士認為,很多人將國內券商在投資上的失敗歸因于近幾年股市的連續下跌,其實是投資決策的過程出了問題。梁靜也表示,券商以往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英雄人物”拍腦袋的現象相當普遍,風險控制也缺乏數量化的標準。 錢海章分析說,投資決策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能夠并且愿意承擔多大的風險,以及在承擔這樣的風險后期望獲得多少收益,風險和收益保持對稱,是投資學最基本的原理。要想獲得8%的盈利,就要做好8%虧損的心理準備。只有明確控制投資規模,頃刻崩塌的風險才有可能化解。但單純的規模控制還遠遠不夠,錢海章建議,國內券商可以借鑒國外投行的通行做法,即通過風險限額來管理總體和業務部門風險。風險限額比規模控制更科學,就在于考慮了不同品種之間的風險差異。 中信證券研究部人士建議說,基金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摸索出成熟的投資模式,值得借鑒。基金公司先進之處在于有完善的投資流程,各部門分工明確,而且基金的投資有嚴格的契約限制和開放式的信息披露程序,可以把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