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跨國公司將普遍擴大對華投資,中國市場規模將是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的關鍵因素。”這是商務部研究院最新推出的調研報告顯示的。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投資趨勢調研課題組日前發布《2005-2007年跨國公司對華產業投資趨勢調研報告》。該課題組有關負責人說,82%的跨國公司將繼續擴大對華投資。除市場規模這一關鍵因素外,政策、集聚效應、勞動力成本將成為推動跨國公司未來三年內擴大對華
投資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中國大陸日益成為全球投資熱地之一,外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愈發重要。課題組通過從2004年6月至11月為期半年的調查,于2005年2月底完成了這份《報告》。此次的調查對象以《商業周刊》全球1000強企業為主,覆蓋歐美日韓以及臺港地區的跨國企業,涉及IT、電子、汽車、化工、生物制藥等領域。
報告顯示,繼續擴大對華投資的跨國公司,無論是生產、銷售還是技術開發的投資規模與速度都在逐步提高;35%的跨國公司處于投資整備階段,并計劃開展新一輪對華投資。
據該負責人介紹,這些處于投資整備階段的跨國公司一方面可能繼續保持技術優勢戰略,加速基礎產業向中國轉移,而將高端產品和技術開發保留在母國;也可能逐步開始加強建設銷售通路體系,實施樹立品牌戰略,擴大銷售與售后服務的投資;還可能一邊加強在華業務的擴大,一邊把應用性研發中心和項目設立到中國,培養本土化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跨國公司未來擴大對華投資的關鍵因素在于中國各產業的市場規模和高增長率。”調查發現,IT和汽車產業尤為明顯。中國IT市場規模2004年達到2424億元,2003年的整體規模占亞太地區(不含日本)IT市場規模的30.8%,到2008年將達到38%,遠高于全球IT增長水平;中國轎車2005年保有量將達到850萬輛,環比增長30%。這兩個產業規模與高增長速度成為跨國企業在尋找新增長過程中選擇對華投資的關鍵因素。此外,我國政策、產業集聚效應、勞動力成本等因素也將助推外商擴大在華投資。
從政策因素看,隨著中國政府對入世承諾的如期兌現,各種限制進一步取消,中國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開放程度,為外商擴大在華投資領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與環境。本次調查中,許多跨國公司表示中國放開商業流通領域后將介入產品零售終端,這必將帶動流通企業對華投資增長。
就集聚效應而言,部分產品供應行業在特定地區的聚集對行業的規模擴張起到了積極作用,形成了吸引其他供應商、成品制造商進入該地區的良性循環。由于產業上下游配套完備,使制造企業能夠更方便地對華業務整合運營,這也令中國市場在跨國企業眼中更具吸引力。此外,中國的較低勞動力成本對尋求效率與成本的外商投資頗具吸引力。
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國地方政府政策兌現度以及當地信息傳播是否暢通,將成為影響外商投資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
背景:
跨國公司在嘗試進入階段通常采取“介入性投資”(象征性的與中國國內企業共同出資,參股比例較低,不占經營主導權),對華投資的目標是追求貿易權益;而在進入整備期后,對華投資目標轉型成為利用資金、網絡、信息等綜合優勢,提高其獨資、控股、實質性的出資比例。此時,跨國公司一方面開始步入“收獲期”,一方面要適應全球產業發展,根據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的變化繼續追加和轉型投資,開拓中國市場,以鞏固和完成其整體戰略布局。
(編發:范嵬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 記者:裴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