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亨氏、肯德基、麥當勞卷入“蘇丹紅一號”風波,然后是寶潔公司旗下的SK-II化妝品被指含燒堿,隨后強生公司的嬰兒用品出現了問題,緊接著聯合利華旗下的立頓速溶茶又被指氟化物含量過高而可能引發氟中毒……近段時間以來,許多國際著名品牌的產品相繼遭到質疑,公眾不禁驚呼:國際大牌靠不住了!
出現問題的都是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食品和日常護理用品,這一輪國際知名品牌
在國內接連“折戟”的大背景,是全社會對食品安全與生存環境的空前關注。
然而從“蘇丹紅”到“強生”再到“立頓”,最先發難的都是國外的檢測部門或研究機構,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那是因為我們國內產品沒有接受這樣的檢測。如果國內品牌的產品在國外市場銷售并被國外的監測部門監測,沒準出問題的更多!”
事實的確如此,發達國家的產品質量監測已經遠遠超出目前我國的“打假”、“防偽”,而上升到了“飲用水每升所含有的氟化物最多不得超過4ppm”、“茶葉中鉛的含量不得超過國際標準”等十分細致而苛刻的層面。加入WTO之后,中國的產品遭遇發達國家綠色壁壘的消息也屢見不鮮。
國際大牌還值得信任嗎?這些品牌在各自的危機中反應如何?風波過后這些品牌還能奪回此前的顧客繼續笑傲中國市場嗎?對于國內的企業,這是不是一個占領市場的絕好機會?
眾多國際品牌相繼“折戟”給我們帶來許多問題,然而筆者相信,關注這一系列事件的人群,比如成千上萬使用強生產品的中國嬰兒的母親,她們最關心的可能不是上述問題,而是:“明天我的寶寶該用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