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鶯、伊曉霞實習生曹靜雯報道:日前,在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等政府職能部門聯合有關人員對廣東省多個城市作的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調查結果顯示,用工難是繼融資難之后的另一大難題。正如全國多個地區都鬧民工荒一樣,用工難成為了此次調查工作中出現頻率較多的關鍵詞。
用工難表現為結構性缺工
韶關、清遠兩市存在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其中清遠地區就有將近60萬剩余勞動力,但是兩市部分地區也出現了用工難的問題。造成這一矛盾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出現用工難的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強度大,工資水平低,同時隨著我國其他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廣東省民工出現了回流,這些企業無法吸引到足夠的工人。二是雖然兩地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但是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職業培訓,無法適應企業的工作需求,出現了農民不愿進企業,企業也不愿意招收當地農民的兩難現象。用工難與失業問題的同時存在,給當地政府造成了較大的壓力,雖然當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政府組織赴外地招工,仍然無法解決這種結構性缺工問題。
缺乏人才引入配套政策
惠州、汕尾市的部分企業家反映,在引進人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問題上,政府還須制定配套措施,妥善地解決人才的家屬安置、留學人員落戶、駕駛證的轉入等問題。深圳、東莞市的民營企業反映,在人才引進方面存在著諸多限制性因素。民營企業要引進高級在職人才需要通過專門設立的人才交流中心,且需要交納高額的檔案代管費。而有些企業則反映,在引進高級人才時,碰到較多的是其配偶就業和子女的入學問題難解決;而更多的企業則反映,引進人才的門檻還過高,要求大學本科以上水平才準進入,把企業最需要的大中專畢業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擋在了門外。例如東莞市有一個企業的副總經理本身是初中畢業,但他是電子變壓器研制的主要參加者,其研制的產品已連續兩年獲得省科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但由于學歷問題一直沒能作為人才引進落戶東莞,使其子女在東莞就學受到影響。
各地開出求解“方子”
對于以上問題,各地也在結合實際情況紛紛開出“方子”。揭陽、潮州、汕頭、云浮和肇慶市開出的“方子”是,在人才引進培育方面應建立健全公平統一的政策機制,盡量消除各種形式的壟斷和差別,讓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外資經濟等其它經濟在同一起跑線上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深圳和東莞市建議省有關職能部門協調和制定引進中級技工人才的政策。而珠海、中山市就認為應該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培訓,尤其是中、高級管理人才及技工人才。韶關、清遠、陽江和江門市表示,進一步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提高經營管理者素質,多引進高層次人才尤為重要。要加強民營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民營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現代管理知識培訓的力度,提高民營企業人才的整體素質,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建議,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舉辦多種類型的人才培訓活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中試試驗基地,同時把民營科技企業人才培養列入各市人才規劃,培養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帶頭人,加強民營科技企業的國內外合作,將能逐步解決中小企業人才短缺大問題。(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