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其實只是手段 企業家的家文化是把雙面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2日 13:56 人民網-市場報 | |||||||||
初生牛犢沒見過老虎,也就不怕虎。中國許多民營公司,成立之初多有建立一個百年傳承的“家”的沖動。一如知名公司聯想,一直在打造一種“家文化”。可是碰到戰略決策失誤,多元化告急,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又急等著利潤說話,在飛揚的輿情左右下,不得不撕下“家”文化的面紗,把不能創造利潤的人在2小時之內驅逐出公司。 不同企業之“家”風俗畫 對有些國營公司的老總們來說,市場競爭是天外之物,任何理由也不得把他們趕出家門;而另一些國企的老總們,習慣于把“大家”東西往“小家”折騰;還有一些則是養成了紈绔子弟的習性。那個去年底曝光的中航油總經理陳久霖,給這個大“家”虧損了幾億美金,卻依然不失豪門紈绔子弟的灑脫。他對去探監的朋友袒露心跡:“能經歷大賭大贏、豪賭豪輸的跌宕起伏,這一輩子真值了!”是的,后悔從來就不屬于他們!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與他的豪賭不發生任何關系,他有什么可顧忌的! 一些上市公司的老總,也習慣于把公司作為自己的家,喜歡把銀子在不同的布袋里倒騰,偶爾被捉個現行,也不過是挪用公款的罪名,并無大礙。2005年開年20多天,就有8名上市公司高官落馬,究其原由,不過是借用上市公司平臺,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關聯交易被曝了光,兜不住了的“偶然事件”。在這里,“家”成了隨時可以取東西的地方。這種現象在國際上是這樣普及,以至于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來言狀這種現實:“內部人控制”。天下烏鴉一般黑。“內部人控制”在國際國內都是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個大難題。 “家”總讓人長不大 一個沒有離開過家出去獨立闖蕩的人,總是成熟不起來。哪怕他已過不惑之年,依然沒有成熟。因為家長富有愛心,雖然常常恨鐵不成鋼,對孩子有訓斥,但更多的是溺愛。兩個朋友的故事,為這個主題做了最好的說明。 一個朋友,被萬科招聘,工作非常緊張,一去就被分配到一個項目的營銷策劃,從頭到尾一個人跟進,一年幾乎每天都能忙到晚上12點,沒有節假日,沒有加班費領。甚至沒有人告訴她該怎么辦,一切全要等她去問。這樣一種非“家”的訓練過了幾年,獨立操盤相當有效率。而且她深諳公司政治的復雜性,全憑自己的本事吃飯,形成了自己較為獨立的人格也超出了為錢打工的巢穴。收入不錯,她卻辭職到國外度假了。 另外一個朋友,一個很爽朗的男人,北京大宅門出身,為人誠實,人也比較好。還有新西蘭留學的經歷,找到的工作是總經理助理,起步比較高。工資也不低,他瀟灑的度過了兩年的歡樂時光。公司保全強化了他松懶懈怠的習慣,公子哥的性格更有所擴展。可是,公司發不出工資來了。他嘗試著去自己找幾家公司,沒有人需要。再去創業也受不了艱苦。前一個人,出身貧寒,艱苦奮斗養成了一身的質素,于是有著挑選公司的自由;后一個人,出身高層,輕松的歡快生活留下了印記,最后卻不得不被公司拋來拋去。這就提出一個很深刻的問題:什么是對員工最大的愛?這個問題也是父母最困擾的問題。老板的孩子有兩個,一個是公司,一個是員工。以慈愛為本,一味包容,不是愛孩子而是貽誤孩子。這個在家庭中很容易被接受的道理,到了公司中卻被人給淡忘了。 這是個很嚴酷的現實。老板以慈愛之心辦公司的副產品,必然是人浮于事。公司可以安排多余的人,但是一定要對得起托付的人,給他們事做。如果沒事做,還對不起托付,并且還會形成一種傳染病蔓延的趨勢,給公司的氛圍造成不好的影響。 “家”其實只是手段 公司和家是兩種性質迥異的組織。家是靠血緣組成的一個共同體,它是以延續為使命的一個共同體,父母兒子永遠脫離不了關系。而公司只是一個驛站,利潤是公司的始點和終點,沒有利潤就不能存在。公司隨時可以解體。想以“家”的愿景來組成一個公司的,還少有持續成功的案例。 沃爾頓家族的幾兄妹已經占據了《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前10位中的5席,而沃爾瑪在美國要進入一定社區還是會遭到當地居民反對,反對理由之一是沃爾瑪雇員工資太低,會降低當地一般百姓的收入。可見,一種愿景,可以放在公司的宣言上對外傳播,可以用來當作顯示團結的工具,但是絕對當真不得。 公司不相信眼淚,一切都是賺錢的工具。當“家”淪為公司的手段,也就回歸自然了。 《市場報》 (2005年03月22日 第二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