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黃振琳實習生劉海軍)19日,在億房網舉行的集資建房座談會上,來自三鎮的數個集資建房倡導者,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建房模式,并與律師、房地產專業人士等進行了探討。
模式:與開發商合作有可行性
目前,在網絡上已經有倡導者提出集資建房,并且引起了眾多人的響應。一名倡導者劉先生提出的模式是:參與集資建房的會員出資成立一個投資公司,然后尋找開發商進行合作。由開發商來具體負責拿地建房,投資公司分期注資,等房子建好后再分房給會員。一房地產公司提供的模式為:集資者分進度出資、監督該公司運作。集資者獲得比同地段房價低20%-40%的住房一套,該公司只收每戶購房總額5%左右的項目營運費用。以上兩種模式都被認為具備可行性。而最早的“爛尾樓模式”,則被認為不夠現實。因為爛尾樓具有復雜的債權關系,一般人很難接手。
難點:如何保證出資人的利益
也有一些人士認為,即使建房的會員成立投資公司,能否找到合適的開發商合作還是個未知數。另外,在建房過程中,很難在小區規劃、房型選擇等方面協調好眾多會員的利益。此外,在開發商買地、報建、設計、施工、監理等一系列活動中,若集資成員沒有專業管理機構或經驗來監管開發商,就無法控制成本,低價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房子做到一半開發商以成本提高為由要求提價,又該如何解決?以上問題都很難協調,有些都沒有政策或法律上的保障。更何況,一些倡導者還沒有具體的操作思路。
建議:個人集資建房應謹慎
“集資建房”一時間成為不少市民感興趣的話題。但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集資建房,更多地是對高房價的不滿和質疑。集資建房最后可能會浪費時間但沒建成低價房;也可能由于資金不足,導致計劃失敗;還有可能在建房過程中眾口難調,成員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中途流產。因此,專業人士提醒,一般市民應謹慎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