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關心股指更要關心市場質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2日 10:33 證券時報 | |||||||||
滬深股市一跌再跌,滬指再創5年新低;深綜指創出8年新低。投資人大部分虧損,證券行業整體虧損,市場參與各方再次把目光轉向了一度有求必應的“救市主”———政府身上,要求政府出面救市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這已經是長期以來的習慣性反應。綜觀中國股市十多年來成長的歷史,每到股指大跌之時,幾乎總有政府救市的身影。從1994年的三項救市措施到最近允
但目前日益龐大的市場早已不再像以前那樣乖乖聽話,行情往往好不了幾天,甚至股指在利好政策出臺時不漲反跌。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但管理層仍然不愿意放棄救市努力,希望憑借一個又一個重大利好來重振股市。 不可否認,政府救市短期內會歡聲一片。投資人期望政府救市刺激股價,即使不能賺錢也可減少虧損,證券公司希望能夠讓政府救市以求業務發展。雖然短期內市場各方有所獲益,但上市公司資產質量不好,不能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長期盈利回報,誰會長期投資?救市救得了一時,卻救不了一世。事實表明,從特約評論員文章到停止國有股減持,再到股權分置補償方案和平準基金的討論,中國股市演繹已久的救市神話魔力正在衰退。 那么政府熱衷于救市的動機何在呢?筆者以為,之所以監管層賦予自己監管股指這一高難度的任務,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總覺得調控股指是自己份內的事。按照一般理論,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這10多年間我國GDP持續高速增長,而股市卻起伏不定,增長相對有限。穩定的經濟成長反映在股票市場上也應該會有穩定的股票指數增長才對,因此股市持續下跌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如果股市越是大漲,股民越是賺錢,自然感恩戴德;股市越是大跌,股民越是虧錢,自然怨聲載道。但是,政府有義務讓國民經濟增長,也有業務讓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質量不斷增長,卻沒有義務讓股指不斷增長。 分析股指的形成,其高低不取決于政府,而取決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價值及股市中買賣雙方的博弈結果。也就是說,股指不會反映政府的意志,只會反映買賣雙方的意志。股指取決于全體投資人的自由意志的反應的集合,這是一個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用簡單計劃經濟的手段來調控復雜的高度市場化的股市,不會有太多成功的故事。 現在的核心問題不在于股指太低,而在于股市的制度建設等基礎設施不是很健全。監管層的根本任務在于做好股市正常發展的監管,至于股指,還是市場說了算,而不能政府說了算。然而這種監管思路的轉變并不容易,正如凱恩斯所說,困難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擺脫舊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