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銀行如何應對房貸泡沫轉移(銀行觀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2日 09:4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陳澍

  被許多人視為是暴利行業之一的房地產業,近期卻頻頻遭受“政策冷遇”。從中央到地方,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政府都試圖在為中國房地產業整體降溫,而與房地產業息息相關的銀行業亦務必謹防在此過程中所可能出現的“泡沫風險轉移”。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出席前不久于北京舉行的“兩會”后接受記者提問時就中國房價竄升速度最快的上海房地產業發展情況發表評論說:“上海因為居民收入比較高,銀行房地產信貸應該是正常的,但是,上海房地產供求關系不太平衡,所以,房價上漲比較快一些,也有個別的投機現象!

  緊隨周小川的這一表態,央行于上周正式發布了有關房地產按揭貸款的成數和利率的最新政策變化。而財政部官員亦于上周末在公開場合表示,政府將計劃開征新的房產稅,可能會涉及征收不動產閑置稅以及高檔豪宅可能要收較高的稅等等。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同步實施以便使房地產業迅速降溫,這在以前中國房地產業發展史上并不多見。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于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一份有關房地產貸款占貸款總額的統計就顯示,上海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自營性房地產貸款在2004年累計增加1023億元,占各項貸款去年新增總額的比例高達76%。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房價可能還會繼續上漲,另一方面又是許多房地產開發商如饑似渴地在找地皮。

  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熱衷于房地產?盡管政府亦多次強調,這些政策的出臺旨在消除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但是究竟如何來區分購房自住和投機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銀行業則在此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源頭”的角色。

  有一個暗藏在表象之下的情況是諸多海外熱錢正通過合資基金、或者直接投資甚至“地下錢莊”的方式源源不斷地將錢“砸向”中國的房地產業,這一情況已經引起了包括摩根士丹利駐香港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內的諸多投行人士的關心。

  謝國忠本人亦在他近期一份有關房地產投資的研究報告中稱“2005年將成為上海房地產發展的關鍵年”,投機因素已經成為包括上海在內的諸多中國發達城市所面臨的房價居高不下,房地產業發展速度過快等現實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銀行業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國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長期采取“改革在進行,但沒時間表”的中間態度,使得許多在去年大量購入上海等發達城市房產的海外基金及為博人民幣升值而持有大量“熱錢”入市的投機分子對“錢途”漸漸失去耐心。

  對于這些樓市投機者來說,眼看著種種為房地產業降溫的官方言論和政策相繼出臺,眼下究竟是繼續等待人民幣升值機會還是從房地產投資風潮中抽身而出,顯然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由于市場擔心政府進一步采取措施遏制樓價上漲,滬深兩地股市地產股近來“飽受打擊”。包括在金地集團(600383.SH)、恒大地產(000502.SZ)、世茂股份(600823.SH)和深物業(000011.SZ)等房地產業龍頭股均出現3%左右的跌幅。

  股市反映的只是市場對房地產業者的某種擔心,而這種擔心勢必會慢慢延續至銀行業。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不良貸款包袱,如今各個銀行都在防止新的不良貸款產生,重中之重更應防止房地產泡沫的風險有朝一日會轉嫁給銀行業者。

  房地產投資已同國債投資、股票投資一樣,作為部分海外投機分子為博人民幣升值而選擇一條將熱錢暫存于國內的安全途徑,房地產市場的好壞最終將影響到股市和國債的投資。

  受投資拉動,中國房地產行業近年來快速增長,而對該行業過熱的擔憂也成為促使中國政府自2003年中期以來實行宏觀調控和緊縮性貨幣政策原因之一。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年初公布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年房屋銷售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漲幅仍達到9.7%。

  在上海的房地產業圈子里面據說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上海人把房子賣給了溫州人,然后溫州人又立馬轉賣給了臺灣人,臺灣人再賣給外國人,外國人想了一想又賣給上海人,上海人接著再賣給臺灣人。周而復始,就這樣一棒接一棒,看誰接到最后一棒。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3月22日 第五版)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熱 點 專 題
百事音樂風云榜投票
嚴查蘇丹紅食品
房貸利率上調
F1新賽季 圍棋春蘭杯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安徒生誕辰200周年
購房貸款提前還貸指南
北京在售樓盤分布圖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