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曲力秋
巴曙松細數中國金融改革滯后環節
在日前由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召開的“中國改革評估———進程與挑戰”形勢分析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中長期貸款居高不下和中小企業融
資難問題凸現了金融體系改革滯后的一系列缺陷。
巴曙松說,從整個金融體系的角度看,目前有兩個問題是十分值得關注的,一個是中長期貸款所占比例居高不下,一個就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在宏觀緊縮的背景下有所加劇。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并不能僅僅停留在銀行貸款行為的這個微觀角度來考察,而需要從整個金融體制、金融結構的角度來考察,從中我們看到當前金融體制改革滯后的許多方面。
巴曙松說,2003年以來的宏觀緊縮,貸款增幅有明顯的下滑,但是中長期貸款卻依然保持十分穩定的上升,壓縮的貸款大多是短期貸款,使得部分企
業的流動資金顯著短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有所加劇。盡管宏觀當局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試圖引導商業銀行降低中長期貸款的比重,但是實際上的效果是有限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困境呢?
巴曙松認為,出現上述困境的原因首先是,這種狀況表明中國的商業銀行還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特別是風險定價的能力。
風險管理的周期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定價和風險控制等相互聯系的幾個環節。在中國的利率走勢已經開始比較明顯地進入利率上升的趨勢中時,目前商業銀行總體上大規模繼續擴張長期貸款,實際上加大了資產負債的錯配風險,首先就體現出對于利率風險管理能力的缺乏?梢哉f,目前商業銀行在資產負債的配置結構上,客觀上還是延續了原來利率下降趨勢的行為!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表現在銀行貸款方面,就是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風險狀況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在2004年10月29日中央銀行取消貸款浮動的上限之后,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充分運用利率浮動手段對不同風險狀況的中小企業進行貸款定價,開拓中小企業貸款市場。目前中小企業貸款難,顯示出商業銀行總體上缺乏獨立的風險定價能力,因此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選擇的策略是簡單地退出市場。”
其次,巴曙松說,中長期貸款居高不下以及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顯示出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失衡、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使得整個融資結構的調整難以順利推進。
從目前中國的融資結構看,目前嚴重依賴銀行貸款的融資格局,使得中國的M2/GDP持續上升,居高不下,提高了金融結構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因為長期融資不發達,使得銀行體系不僅承擔了通常意義上的商業銀行承擔的短期融資的功能,還不得不承擔長期融資的功能,在有的領域實際上類似股本融資的功能,例如在轉軌時期銀行對于一些無資本金企業的貸款以及期望銀行對本來希望進行股本融資的中小企業進行債務融資等等。
“因此,從融資結構角度考察的話,無論是壓縮中長期貸款,還是發展中小企業融資,可能更多需要從銀行系統之外找解決的辦法,特別是要發展中介融資市場、股權融資市場。如果這些市場不發達,大量的銀行貸款新增的部分用在長期性的基礎設施建設,使中長期貸款可能壓縮的余地十分有限!
第三,中長期貸款居高不下和中小企業融資難體現了當前商業銀行績效考核中存在的缺陷。
中長期貸款的期限通常是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一些商業銀行的負責人,無論是總行還是分行,通常也就是幾年的時間。在嚴格要求降低不良資產比率的考核約束下,這些商業銀行的負責人是有動機發放長期貸款的,因為長期貸款的轉卻分類難度更大,在出現償還困難之前,通常容易被視為是正常的貸款。在一任領導人擔任銀行的負責人時,就可能傾向于多發放中長期貸款來降低不良資產比率,即使出現問題往往也是領導人更替之后了。
巴曙松認為,中小企業貸款難實際上也反映了目前國有銀行貸款考核上的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否一視同仁的問題。中小企業通常是民營企業,現在盡管在正式的法律法規中并沒有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歧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信貸人員對國有企業的貸款出現問題,可能會被視為“肉爛在鍋里”;如果信貸人員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出現問題,往往可能會被視為有私下的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這種觀念往往使得部分信貸人員對拓展中小企業貸款市場持猶豫態度。
第四,中長期貸款居高不下和中小企業融資難,還反映了金融創新體制和監管體制存在的缺陷。(22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