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周三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四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56.60美元的價格,周四原油價格再創新高,達到每桶57.50美元。有分析人士認為,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的轉變”。
創下新高的導火索,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此前一天同意將每日開釆量最高限額提高50萬桶,達到每日2750萬桶。消息傳出后,市場不但不領這個情,反而產生了新的恐
慌。因為成員國已經超額生產70萬桶,這次增加,不過是給一個說法而已。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的世界經濟仍然處于擴張期,石油消費迅速增加的勢頭今年將繼續。同時,市場的供應一端仍然充滿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
先看儲藏量。今年用于石油勘探投資的增長僅為去年的一半,意味著世界石油的探明儲量的增長也不令人樂觀。儲存量被日益耗盡,而探明儲量增長日益放緩,其結果肯定是消費者對石油供應的安全感被不斷削弱。
再看總供應量。據國際能源署兩周前的預測,面對每日8430萬桶的需求量,今年的供應量僅為8350萬桶。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國中,非歐佩克國家產量約5000萬桶,超過60%。但是,近年來產量增加很少。在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產量越來越來自開釆成本高的小油田,還有像包括加拿大的油砂礦這樣的地方。
結果,原油相對集中在歐佩克國家。這些產油國中,有委內瑞拉和非洲的尼日利亞,加上中東地區的政局動蕩,石油的政治風險溢價因素相對放大了,成為國際投機者操縱市場預期的極好借口。沙特阿拉伯有“世界石油央行”之稱,它是世界原油價格從1999年的每桶10美元一路攀升至今天的57美元的主要推動國家。盡管美國和西方一再向沙特施加壓力增加石油產量,但沙特的閑置產能已近飽滿,而且歐佩克中的伊朗和委內瑞拉兩大產油國反對增加產量。
所有這些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的基本面,成為對沖基金興風作浪的平臺。各種投機性很強的資金不斷涌入石油期貨市場,持續推高期貨市場的油價。
但57美元并不是最高的,突破60美元在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看來“只是時間問題”。如果用通貨膨脹率調整,在1980年的石油危機期間創下的高位,用今天的價格是每桶93.40美元,如果歷史重演,能源消費大國將不得不尋找替代能源。(信息來源:駐紐約總領館經商室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