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房貸新政對新購房居民影響十分有限
央行有關負責人昨天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1998年以來,為了促進住房消費、拉動內需,改善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政策。截至2005年2月末,商業銀行發放的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已達16508億元,占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的23%,對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和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近期,房地產價格漲幅持續高位運行,2004年全年新建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上漲14.4%,其中住宅上漲了15.2%,遠高于其他各類物價指數的漲幅。房價過快上漲,隱含了潛在的金融風險。因此,有必要調整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從調控需求入手,引導社會對未來房地產價格形成較合理的預期。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金融機構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信貸是居民以房屋為抵押的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良資產,考慮到市場競爭因素,多數銀行會執行下限利率,預計實際上調幅度在0.07-0.32個百分點之間,因而對新購房居民的影響十分有限。這項政策調整對已購房居民也有一個較長的適應期,已簽訂的住房貸款合同將到明年初才執行調整后的利率。
在談到為什么將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納入正常的貸款利率管理時,央行負責人說,本次調整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信貸政策,將現行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回歸到同期貸款利率水平,實行下限管理。對風險相對較小的居民自住性購房,商業銀行可實行下限利率;對風險較大的住房貸款,商業銀行可向上浮動利率,以便更好地覆蓋資產風險。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住房貸款定價空間,有利于他們按照風險與效益對稱的原則,區分不同的產品和客戶,建立科學的利率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體系,不斷提高金融機構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符合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方向。
央行有關負責人說,為確保商業銀行正確貫徹落實政策意圖,充分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權益,各商業銀行應根據人民銀行文件的要求,與借款人協商確定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計結息方式、利率確定方式(浮動利率或固定利率)、罰息水平及提前償還條款等合同要素,并在合同中明確列示,保證借款人享有充分的知情權。
當被問到本次政策調整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時,央行有關負責人說,當前貨幣政策取向仍然保持穩健的態勢。2005年前兩個月,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2月份,CPI同比上漲3.9%,前兩個月同比上漲2.9%。與此同時,貨幣信貸增速平穩,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3.9%,繼續保持在比較合理的水平。前兩個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3768億元,同比少增851億元,基本處于預期的目標范圍之內。
這位負責人表示,本次恢復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正常利率管理并下調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是一項優化利率結構的制度性建設,旨在賦予商業銀行根據風險因素進行差別定價的權利,有利于其充分利用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完善資產定價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新華
(侯穎/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