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相對優勢永不消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7日 17:15 Wind資訊 | |||||||||
一位在攻讀理工專業的同學,最近接二連三給我長信,聲稱自己發現了一個“沒學過經濟學就能發現、卻長期被人忽視的”經濟原理。 是的,時不時就會遇上這樣的朋友。我以前公司的火頭軍,業余時間都泡在圖書館,撰寫關于修筑連接深圳和珠海的大壩、藉此增加淡水供應的可行性報告。這幾年,又有幾個說自己創造了什么經濟理論體系的找上門來。這些朋友喜歡閉門造車
回頭說那位理工科的同學。我給他回信說:“讀到第二行,我就決定不讀下去了,因為你說一個國家的相對優勢會消失。相對優勢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為什么?你隨便找本教科書琢磨琢磨,把自己的理解,用一百字寫出來再說吧。” 他沒理會,繼續長篇大論。我倒是出于好奇,自己試了一下,把自己所理解的相對優勢原理寫出來。果然一百字就夠了,沒有為難他。是這樣:“每個人的資源和時間有限,用來生產此,就不能生產彼。‘顧此’的成本就是‘失彼’;選擇‘失彼’最小的‘顧此’,就是這個人的相對優勢。由于這始終是自己跟自己比的結果,所以任何人都永遠具有相對優勢。” 這是說,沒有人會在每一種工作上都是成本最高、或成本最低的。想來真奇妙:即使別人樣樣都比我出色,但只要我跟他共處,只要我們有交換的自由,那么我就不可能一無是處。換言之,只要我從事與自己相比成本較低的工作,然后與他交換,那么雙方就都會得益。 成本的概念是要點。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好機會。即使蓋茨寫程序比我快,做飯也比我香,但只要我跟他住一屋,他就會讓我做飯(盡管沒他做得香)。并不是因為我做飯比他好,而是因為他做飯的成本是放棄了的軟件程序——他做飯的成本比我的高得多。 如果要為人類的平等尋找最深刻的原因,相對優勢原理是有資格當選的。人類的不平等,是一個基本事實,就像刮風下雨,日落日出一樣,不會因為人們喜惡而改變。政策和法律的確能在某些方面制造平等,但那只是把不平等趕到別的方面去而已。 試想一下,如果在考試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在請家教的投資上就會出現不平等;如果按地段入學是一視同仁,那么那個地段買房的財力就是很不平等的了;如果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就意味著財富、天資、社會關系上的不平等,將會反過來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 是時間上的公平,是每個人的生命有限,是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使得那些“絕對能力”比別人高的人,比不過那些“相對成本”比他低的人,使得“絕對能力”高的人不至于包攬一切工作和所有財富。這可能是上帝為人類公平特意設下的機關。 很多人批評市場經濟體制,說它加劇了貧富之間的分化。這恐怕是對的。但批評者忽視了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貧富分化的同時,窮人的處境絕對地提高了。不是富人下來,而是窮人上去,只不過富人可能上得更快而已。與富人為伍,你的處境會改善。不是因為你可以仰仗他們的仁慈,而是因為你在某方面的成本必定比他們的低,是因為你有顛撲不破的相對優勢。他們出于自私,就會與你分工合作。 泛泛地談談中國。得承認,中國還沒到“超英趕美”的時候。我毫不懷疑,在基礎建設、教育投資、商業文化、法律體系等方面,你我都不會見到中國“超英趕美”的一天。不過,這并不表示中國會在自由貿易中吃虧,更不表示中國會輸給發達國家。 有人說打開國門,我們的企業就會被擊垮。有些企業是的——那些原本受政府保護的企業。但企業被擊敗,可不是說生產資源被銷毀了。汽車工廠破產,航空公司破產,并不是說生產線消失了,飛機不見了。破產是什么意思?破產的意思是,這些資源換了主人。 更重要的是,勞動力并沒有被擊垮。中國的勞動力,并不是與美國的雇主和顧客競爭。賣家從不和買家競爭。競爭只存在于賣家和賣家之間,或買家與買家之間。中國的勞動力是在和美國的勞動力競爭,而誰的成本更低、更有優勢?顯而易見,中國人是沒有理由反對自由貿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