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設局請君入甕 中國企業中了“埋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6日 11:36 上海證券報 | |||||||||
○ 在大豆市場,僅相隔一年多,中國企業再次中招 ○ 我國是國際上很多商品最大的買家,卻因為缺乏話語權,常常讓企業成為基金的獵物 ○ 后期美國基金的市場炒作還有題材,中國企業采購仍需防范
近來,全球商品市場全線飄紅,CRB指數迭創新高,繼續演繹牛市瘋狂。金屬市場、能源市場和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市場均在基金買盤的推動下全面大漲,其中原油和部分基本金屬期貨價格更創出了歷史新高。此輪行情的突出特點,是各種基金全面入駐商品市場,而其本質是乘美元貶值時,豪賭商品升值,設局掠奪它國資本。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大豆市場,僅相隔一年多,中國企業再次中招,又在高位點價采購大豆。 眾所周知,2003年全球商品市場整體大牛市正是由于宏觀基金的積極參與而造成的。近來,國際商品價格大幅波動,部分商品持倉量大幅增加,都顯示宏觀基金已經卷土重來。我國是國際上很多商品最大的買家,卻因為沒有話語權,常常成為基金的獵物。 我國加入WTO后,對外經濟依存度提高到80%左右,每年要大量進口能源、原材料并輸出商品。由于中國經濟巨大的發展潛能,被國際機構普遍看好和關注,國際機構和組織紛紛提高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指數,一些機構和組織甚至有意無意地夸大中國在鋼材、原油、農產品等方面的需求預期。于是,國際期貨市場便在我國的企業還沒有進入之前便出現了上漲,而我國企業的進入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還不熟悉國際市場環境的中國企業就這樣成了外國基金的"盤中餐"。 具體到大豆,2003年到2004年,按大豆均價計算,我國僅在大豆貿易上每噸就多支付1500元左右,年進口2000多萬噸,直接損失高達300億元人民幣。當時,正是基金借助美元貶值、美國大豆減產、中國需求強勁的東風低位大舉買入,牟取暴利。如今,余痛未平的中國買家再次掉入基金精心策劃的"熊市之局"。 春節前,美國大豆出口銷售2119萬噸,落后于去年同期2217.68萬噸,去年的豐產大豆還有過半持有在農民手中。美豆價格也在低價格區間500-560美分運行,部分美國農民申請了貸款差額補貼,市場沉浸于供大于求的熊市氛圍,基金持凈空單達8萬余手。 春節期間,南美出現干旱天氣,美農業部迅速調整產量預估,基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住戰略時機調整頭寸。基金空翻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去年進口熱情依然高漲,累計進口量已經超過預期值,市場普遍認為這種趨勢將延續,而3-4月間可能巴西不能完全滿足中國方面的進口需求,這可能促使中國進口商繼續尋購美國大豆,如此對手豈可放過。 然而,很多中國買家沒有意識到危險,依然選擇了"到岸定價"的進口大豆采購方式。節后,利多消息頻傳,大豆價格也在基金的大舉買入作用下一路飚升,中國買家點價時成本已經上升400元以上。當CBOT大豆價格至650美分一線時,已鮮見貿易商保值拋盤,基金凈多持倉也已達3萬手以上,中國及歐盟的買單依舊。再看3月10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截至3月3日出口銷售報告,美國2004至2005年度大豆累計銷售量為2578.2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2301.56萬噸水平。中國累計購買美國新大豆1079.91萬噸,去年同期為810.24萬噸。本市場年度迄今美國大豆累計出口裝船量為2211.98萬噸,去年同期為2019.55萬噸。 目前,大豆行情還沒有接近尾聲,后期美國基金的市場炒作還有題材,中國企業采購仍需防范風險。持續了近兩個月的干旱天氣,給南美大豆尤其是巴西大豆帶來了產量和質量的雙重打擊。此外,美國大豆銹病造成種植成本的攀升,2005年至2006年大豆播種面積可能會降低,這些都可能繼續被基金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