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征信破題在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6日 09:32 上海證券報 | |||||||||
一部只有短短37條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宣告了中國人民銀行為之努力數年的個人征信制度建設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 北京消息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昨天公開發布《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并就該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稿包括總則、個人信用信息的報送和整理、查詢、異議處理、信用信息安全管理、罰則等內容。
一部只有短短37條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宣告了中國人民銀行為之努力數年的個人征信制度建設,即將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從此,個人信用的"污點"將無處可藏,在科技化的信用管理手段面前,誠實、守信,勢必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選擇。 "信用檔案"裝什么 如果說央行通過上述征求意見的管理辦法,從制度上為商業銀行分享個人信用信息搭建了一個平臺,那么對于與銀行打交道的普通個人,則是提供了一份反映個人信用信息的"信用檔案"。 這一"信用檔案"里包括了個人基本信息、個人信貸交易信息以及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具體說,個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識別信息、職業和居住地址等信息;個人信貸交易信息是指金融機構提供的自然人在個人借款、貸記卡、準貸記卡、擔保等信用活動中形成的交易記錄;個人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貸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相關信息。 有關人士分析說,如果該征求意見稿正式出臺,與商業銀行有交往的個人擁有了信用記錄,在銀行的風險大為減少、個人信貸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一個以誠信為核心的信用文化才將開始真正起步。 我國針對個人的征信體系建設始于2000年。當年7月1日,在央行的參與和支持下,上海市率先開展了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的試點工作,100多萬上海市民成為中國首批擁有信用記錄的個人。 這之后,央行加快了中央基礎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這一系統吸收上海試點的經驗,在已經運行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覆蓋全國的企業、個人基礎信用信息數據庫和查詢網絡。 從試運行到全國聯網 在央行的努力下,2002年,全國企業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實現了全國聯網,央行的征信工作重心開始轉移了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上來。 去年12月15日,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開始試運行,除北京外,重慶、深圳、西安、南寧、綿陽、湖州等6城市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開通了個人信用信息的聯網查詢。 這一工作近期又有了新進展。記者從央行了解到,個人信用信息的聯網查詢,最近又擴大到了6個省,按照央行的工作規劃,今年年底前,將實現系統的全國聯網運行。屆時,所有獲得資格的商業銀行和部分農村信用社,都將實現聯網查詢個人的信用信息。與此同時,根據征信法制建設、征信市場發展以及商業銀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風險的需要,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將逐步擴大數據采集范圍,更加完整地記錄個人信用信息。 隱私權保護成焦點 按照央行昨天發布的征求意見稿,除貸后風險管理需要之外,金融機構查詢個人信用狀況時,應當獲得被查詢人的書面授權;金融機構管理員用戶不得直接查詢個人信用信息;金融機構必須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個人信用信息的安全。 這些要求意味著,個人信用信息并非可以隨便公諸于眾的資信,相反,它屬于個人的隱私。 既是隱私就擁有隱私權。而現有個人征信系統所采集的信息中,哪些是公眾信息,哪些又是個人隱私,目前還沒有法律意義上的明確界定,因而,隱私權保護,成為個人征信體系建設中引人關注的焦點。 有關人士建議,為增強銀行防范信用風險的有序性,推進國家的信用體系建設,防止出現政出多門、各行其是的混亂格局,有必要借鑒征信發達國家的做法與經驗,抓緊制定一部統攬我國信用風險防范全局的《社會公平信用法》,對信用風險管理機構的設置、信用風險管理體制的模式、信用行為當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失信行為的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的規定。 這一建議已經為央行所認同。此前,央行副行長蘇寧在談及加快征信立法和法規建設的時候明確表示,要盡快對征信業管理和政務、企業信息披露、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進行規范,特別要處理好企業和個人信息披露、使用與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