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廣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金融安全成為中國資本市場走出去的重要隱患。
而金融安全既取決于外部因素沖擊的程度,更取決于內部金融制度和控制金融風險的
能力。如何根據國際金融游戲規則的需要創新金融制度、整合金融資源來贏得競爭,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課題。
投資基金自1986年在英國誕生以來,經歷了130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全世界各類基金資產總值已達20多萬億美元,成為與銀行業、保險業并列的三大金融支柱產業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各類資產證券中由商業銀行發起的已占到40-50%。1994年初,美國投資基金的余額就已經超過銀行的存款余額,達2萬億美元,到2001年底,更是達到了7萬億美元,大大超過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一直以傳統的信貸業務為主,通過信貸投放取得利差收入占整個業務收入的90%以上。加之我國商業銀行普遍資本充足率較低,短存長貸,資產結構出現嚴重錯位,單一的信貸資產使商業銀行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一旦企業經營不善或宏觀經濟波動造成社會資金鏈斷裂,商業銀行的經營就會處于巨大的風險之中。可以說,我國金融安全存在的核心問題,就是金融資源結構不均衡以及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低。因此為了有效化解銀行業因高儲蓄率帶來的經營風險,就必須改善我國的金融體系,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金融投資工具。因此,設立銀行基金管理公司作為我國銀行業一項重要的金融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儲蓄資金有效轉化為投資性基金,有效穩定客戶資源,從而減輕存款連年增長給銀行成本造成的壓力。
從發展中間業務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一般基金管理公司無法比擬的網點優勢和客戶資源,來拓寬非利息收入的渠道,如投資收益、資本利得、托管收益、銷售收益等。對于具體投資對象的研究,商業銀行較一般基金管理公司等其他研究機構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取決于商業銀行對客戶的信用和發展情況具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綜合實力的提高,社會大眾的個人財富在快速積累,目前,我國居民的儲蓄率為40%,為全世界最高,由于每個人的年齡、性格、收入、消費習慣、風險承擔能力各不相同,許多人已不再滿足儲蓄存款所得的利息收入,要求有更多的投資渠道和金融產品使其獲得自身資產的最大化。由于商業銀行具有較高的國家信譽優勢,其發起設立的基金和其他金融產品,很容易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同。另外,銀行開展基金業務,也會促進我國監管水平的提升和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強化整個金融體系應對國際競爭的能力,提高其管理風險的能力。金融業的改革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不但要考慮金融業整體改革的推進,更要考慮金融業現實發展情況,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將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的必然選擇。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每一個市場主體都存在自身獨立的經濟利益。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表明混業經營的大跨度發展,可能會帶來不平等競爭的問題,從而對目前基金業的現有格局產生較大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托管基金投資者的利益。在目前我國產權不明晰的經營體系下,也很難避免內部人控制的道德風險,阻止存款資金進入股市等證券市場進行過度操作,使得目前股市的風險可以通過基金的運作傳遞到商業銀行,從而使虛擬經濟惡性膨脹,實體經濟受損,削弱整個社會經濟的增長后勁。在監管方面,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三個機構,監管職責如何劃分,如何協調配合,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如何設置均是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在我國尚無先例,如何保持鮮明的業務特色,關鍵在于進行科學的市場細分來選擇目標客戶,確定產品結構和服務種類,樹立品牌效應。近年來,雖然基金業的整體規模有了飛速發展,但基金產品的市場和客戶細分還不充分,股票型基金投資標的雷同現象比較突出。從事基金投資業務需要強大的研發力量為依托,基金收益的取得取決于基金管理者對證券市場的把握和時機的選擇。業績不好的公司新產品難銷,這對銀行投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樣適用,作為代理發行人,商業銀行的壓力并不大,一旦商業銀行設立的基金管理不善,就必然對銀行信譽帶來較大的傷害,從而引發整個銀行體系的經營風險。因此如何防止不正當的關聯交易和跨市場風險,各商業銀行既要注重本行基金業務發展的整體戰略,品牌制定和業務操作的規范和統一,也要根據不同地區發展的特點,因地制宜的提供特色產品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