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增光
蔡冠深對于媒體來說還是個陌生的名字,這也是與其一直保持低調作風有關。但在香港蔡冠深卻被稱為“隱性富豪”,香港新華集團的總裁。據一家資產評估機構的數據顯示,其資產高達44億。
近日,記者輾轉約見了即將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蔡冠深委員,從以往的資料顯示,自1997年蔡冠深就一直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蔡冠深委員向本報記者透露,這次他帶來的議案會與推廣普及linux的教育培訓有關。
“從中小學校抓起,不要長大后悉數成為微軟的擁躉”,這是蔡在議案中體現的意思。
普及linux需要教育先行
作為參加政協會議前的一個小插曲,香港新華集團總裁蔡冠深還出資上百萬元承辦了首屆“2005中國開源軟件周”。在這個由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等單位支持指導,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中國開源軟件OSS推進聯盟共同主辦的高規格盛會上,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開源人士濟濟一堂。
在結束了首次將“亞洲開源軟件論壇(AOSSS)搬到中國的活動后,在3月7日的全國政協會議上,蔡向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和教育部提交了名為“加強開源軟件教育,積極培養我國自主軟件人才”的議案。而據記者了解,之前,蔡就在全國政協會議等各種場合不斷呼吁: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科技安全,國人須臾不能忽視!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蔡冠深表示,與其他軟件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中國軟件產業差距明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在軟件人才培養方面,無論是質量還是教育結構都很存在問題。目前,linux的桌面應用政府采購后可能會束之高閣,一個問題就是教育培訓的軟環境沒有形成。
未來不排除新華集團將會由教育部、科技部牽頭,在全國一些學校開設普及、培訓linux的課程。教育是公共事業,指定采用哪家商業公司的商業軟件有違公平競爭原則,而且,商業軟件從代碼到數據格式都是封閉的,基于這樣機制的軟件教育,會把學生的知識結構、使用習慣和思維方式鎖在某些特定的軟件產品上,長此以往,不利于我國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業和產品。
記者了解到,去年蔡曾陪同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前往印度考察軟件業后,并成立了中印軟件協會,為中印軟件業間的溝通搭起了一個個合作的平臺。在記者拿到的名片上,看到蔡除了中印軟件協議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等頭銜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長經濟顧問、院士榮譽基金會創始人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十余所高等院校的校董或顧問。
投資linux是慈善家?
在IT業內,一般人都知道linux普及教育是一個資金“打水漂”的市場,在新華集團欲趟linux培訓教育市場的渾水時,這樣的舉措是不是有“慈善家”的味道?特別是舉辦象“開源軟件周”這樣的活動劃算嗎?對于記者的質疑,蔡認為,作為新華科技投資方,七八年來一直在支持Linux發展,我國工業化應該由信息化去帶動,而這依賴于軟件的發展,科技應該共享,而不是單純利用壟斷地位去獲得壟斷利潤。
他表示,開源軟件不僅能大幅提升軟件產業技術,打破已有的壟斷和技術壁壘,還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取得相同產品或服務,這對于對國家有重大意義。作為Linux產業的推動者,短期內開源的產品贏利并不容易,企業需要平衡社會責任和商業利益。而據記者了解,蔡冠深去年慈善捐獻近4000萬元人民幣。
針對linux市場,記者采訪了一直支持開源軟件發展的倪光南院士,倪表示,中國IT產業銷售額達到26000億元,但附加值估計不足20%,凈利大約只有3%。金錢買不到核心技術,市場換不到核心技術,看起來花上千億元開發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不如花一千元買一套現成的產品合算,但對今后中國上億用戶的整體來說卻有利于節省成本、保障信息安全、開發更好的應用軟件。開源軟件推動了自主創新,使中國可以基于其發展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從而建立中國自主、完整的軟件產業體系,改變我們軟件產業整體處于下游產業鏈,處處受制于人的局面。為此我們應大力發展以Linux為代表的開放源代碼軟件產業。
特別是對于linux緣何支持聲音大,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的癥結,蔡冠深委員在此次政協會議上提出了六點建議,如在從小學到大學的計算機教育中,增加更全面、完整的軟件知識,尤其是開源軟件方面的知識;在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增加非商業性的linux及開源軟件內容;建立開源軟件領域的教育和職業認證體系,加強開源軟件領域的國際合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