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民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能源的可靠、安全和穩定的供應,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環節。煤電油運四大行業呈現出的緊張局面,對中國經濟來說,無論是現在還是在未來,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004年全國煤炭產量超過19億噸,增長在15%以上。與此同時,國有重點煤礦和地方煤礦普遍超能力開采,仍無法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煤炭庫存持續下降,直供電廠存煤可用
天數低于正常的庫存水平。
我國煤炭探明可利用儲量近2000億噸,如果按照年產25億噸原煤的速度推算還可以供應80年。有些專家根據我國未來的煤炭供應缺口,提出到2020年需要安排煤礦建設規模達8.8億噸,并估算到那時我國煤炭總產量將達到25億噸以上。
不過,對這種一味擴張規模的做法,應進行理性反思。盡管我國有可觀的煤炭資源量,但優質資源少,后備工業儲量嚴重不足。因此,現在首先應該著手限制量的擴張,建立煤炭資源的戰略儲備。同時,下大力氣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改變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比例過高的局面,力爭使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例從現在的近70%降至50%左右。
自200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電力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2004年投產新裝機5055萬千瓦,創出世界新紀錄。不過,雖然電力增長飛快,但仍然存在缺口。2004年中,全國有24個省級電網出現拉閘限電。2004年底和2005年初,局部地區又出現了冬季供電緊張局面。電力供應緊張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迅速,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換代;某些行業、特別是高耗能產業發展勢頭過猛;發電裝機總量不足;煤電油運等相關行業銜接不夠協調等。
作為電力行業,要重點發展“以大帶小”項目,發展“西電東送”項目,發展坑口、港口、路口項目,發展熱電聯產、煤電運一體化項目,同時大力開發水電、風電和新能源項目,優化電源結構和布局,加快電源配套送出的建設。雖然電力當前短缺,但也要防止一些地區和企業違背客觀規律、違反國家政策、盲目建設電站的問題。否則,將導致發電能力大量過剩,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受資源的地理分布條件和開采難度的制約,目前我國原油產量始終徘徊在1.6億噸/年左右,無法滿足國內需要。2004年,我國進口原油達到1.2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40%。按照中國能源研究所等機構預測,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35億噸至3.68億噸和4.3億噸至5.5億噸的區間,石油供求缺口分別約達到1.8億噸和2.9億噸左右。
由于石油對外依存度高,如果石油供應暫時突然中斷或短缺,油價暴漲將會對經濟造成損害。而隨著貿易化程度的加大,石油物流關鍵點發生中斷的風險將會不斷加大。
從現在起到2020年之前,正是中國經濟完成工業化過程的關鍵時期,石油消費將處于迅速增長階段?梢灶A見,在今后十余年中石油供求將是一個長期的“瓶頸”。
煤荒、電荒,必然直接導致鐵路運輸高度緊張。鐵道部門統計顯示,去年全國鐵路完成貨物運輸發送量248130萬噸,比上年增加24650萬噸,增長11%,是歷史上年增量最大的一年。2004年鐵路已將90%的貨運能力投入重點運輸,以占全世界6%的鐵路運營線路,擔負著全世界25%的運輸量,各大鐵路干線的利用率已經飽和。
與此同時,公路、水運能力也全面吃緊。港口能力缺口大,設備超負荷運轉,煤炭、原油、鐵礦石、集裝箱等出現了新的壓船壓港現象,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一些重要城際快速通道交通飽和。
運力緊張與目前經濟結構性矛盾密切相關。一方面,我國鐵路交通水平與國際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大跨度、超負荷的運輸格局,更加劇了運力緊張。有專家建議,為應對煤電運緊張的局面,應把能源運輸納入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框架中,使煤炭、電力行業的發展能夠與交通運輸部門的發展相協調。(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