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湘 報道:去年9月,廣東省發生了“一業一會”的立法之爭。當時,廣東省人大制定了關于行業協會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其中擬確定,在特定區域內,一個行業只應設立一個協會。在此前為期一年的立法調研中,有企業和政府官員認為,各地相同的行業應該允許其設立數量超過一個的協會。當時,持這一觀點的人士表示,現有的行業協會基本都帶有行政管理色彩,難以反映企業的呼聲。而另一種聲音認為,依照國家法律,一個地區的同一行業只能設立一個協會,廣東的地方性法規只能依據法律確定。最后,廣東的立法者
選擇了后者。
實際上,“一業一會”立法之爭的背后,正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企業表達經濟話語權的呼聲,經濟規模已日益龐大的企業需要自發地組建行業協會。無獨有偶,幾天前,廣東省某行業協會負責人就在公開場合“炮轟”該協會內的十多個強勢企業謀求設立自己的商會,進行市場壟斷,并表示政府依然擁有調控市場的能力。企業自發設立商會究竟有何利弊?民間商會的興起對建設和諧社會有何意義?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博士后詹禮愿認為,應該從對外和諧和對內和諧兩個角度來理解行業協會和民間商會的興起。對外和諧就是指行業協會有其他主體不可替代的功能:首先,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行業協會是一道橋梁,既可以將企業的意見上達政府,也可以把政府的政策傳達給企業。例如去年銀行全面收緊銀根,各地的房地產商紛紛通過行業協會轉達自己的呼聲,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單個房地產商的聲音很弱,但行業和集體的呼吁就很強。其次,行業協會可以制定本行業的規范,也可以代表行業參與政府立法的決策。行業協會比較了解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參與立法可使法律更符合行業特點。因為法律法規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實踐中行業協會往往還制定大量的行業規范,例如旅游業、律師業的行業規范等等。再次,當本行業整體利益受到危害時,行業協會可以表達行業的呼聲。3年前,稅務部門曾打算對律師業按照生產企業方式收稅,各地的律師協會聞訊而動,紛紛表示,律師提供的主要是知識產品,而不是企業的實體產品,怎么能在稅收上一刀切?最后,稅務部門收回了征稅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協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接管政府的管理職能,目前行業協會的國際化趨勢就是政府負責宏觀調控,而行業協會負責微觀管理。
而行業協會的對內和諧就是應避免行業協會成為強勢企業的俱樂部,更要防止行業協會成為與消費者對立的企業代言人。詹禮愿認為,行業協會首先不能演變為“第二個婆婆”,不能變為另一個小政府,否則對企業不利,也對市場經濟環境不利。其次不能成為強勢企業的壟斷組織,行業協會既要代表強勢企業的利益,也要代表弱勢企業的利益。第三是要防止行業協會成為“黑社會”式的行會,利用經濟實力控制社會經濟命脈,損害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
(觀宇/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