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錫文闡述——
本報記者 李慧蓮
3月11日晚,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召開“第三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邀請政府官員、學者以及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探討“和諧社會
與農村發展”這個今年最熱門的話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錫文參會并第一個發表演講,闡述了他對此話題的看法。
陳錫文說,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種種不和諧的最明顯之處實際上就是農村各個方面的滯后,所以要想建成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是要加快農村各個方面的發展。而在這方面又有三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
工業化和城市化要注意避開三個陷阱
陳錫文說,第一個問題,國家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之后,對我們更好地處理城鄉關系,走出一條符合中國自己實際情況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他認為,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要實現現代化,就一定伴隨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的過程,因此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加快農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處理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各國采取的辦法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最后對這個國家的長期影響也是不同的。
他說,在人均GDP達1000-3000美元這個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處理得好可能就進入現代化,處理得不好可能就掉入拉美陷阱,這在世界上有很多的經驗和教訓。
陳錫文認為,我們走現代化的道路能不能避開三個陷阱,這是我們面臨的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這三個陷阱是指:第一個陷阱,像英國工業革命時的圈地運動,迫使農民破產,讓他們成為城市平民,作為工業發展的廉價勞動力,這個陷阱有很多國家都掉進去了。第二個陷阱,大量的工人進城來了,對他們是什么樣的待遇,怎么樣利用他們?最典型的是把他們骨髓里的油也榨光。第三個陷阱,從現在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可以看到,農村的人口減少了,城市的規模急劇擴大了,但是大多數都是貧民窟。
“經濟學家的任務是什么?如果我們認為那是自然的過程,必須從狼吃羊開始,最后再逐步消除貧民窟——如果認為這個過程是必然的,那我們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應該感到羞愧。”陳錫文說。
怎樣才能不走西方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已經走過或正在走的充滿陷阱、布滿荊棘的現代化道路?陳錫文認為,實際上十六大已經說得很明確,比如提出的新型工業化的概念,“但是我覺得這個概念沒有被唱響,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沒有被唱響。”他說,新型工業化道路十六大講得非常清楚:資源消耗要少,科技含量要高,環境污染要低,要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只有走這樣的工業化道路,才能避免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訓。
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完全可以做到
第二個問題,在提出建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中國應該建立一個更好的政府支持、保護和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現階段到底怎樣去建立一種政府支持、保護農村長期有效的機制,也就是說怎么實現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這個問題經濟學界充滿爭論。有一種觀點認為:要讓在中國所占人口比重比較低的城鎮人口,去反哺數量更多的農村人口,這是做不到的。
對此,陳錫文說:“在中國確實存在這個問題,現在如果按戶籍算,28%的人口是城鎮戶籍,72%的人口是農村戶籍。按居住地,去年41.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58.5%的人口居住在鄉村,所以不能回避這樣一個概念,大多數人口還是農民。但是就因為大多數人口是農民,我們就能不幫助農業嗎?恐怕不能這樣看。”
他說,現在GDP中農業占的比重不到15%,用85%的GDP幫助15%的GDP產業有什么做不到的?最近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加上農村的其他產業,整個農村所創造的一二三產綜合值占GDP總量的31%,也不到三分之一。
“從這個角度去看,我覺得這是個非常清楚的問題。要想讓中國的農村有快一點的發展,一定要建立完善這樣的機制,讓積聚了財富但是人口沒有高度積聚的一些城市,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帶動周邊農村的發展,更注重促進農民的富裕。”陳錫文說。
他提醒,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大家都能看到一個現實:很多市長只希望財富往城里積聚,不希望農民往城里積聚。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城市不是沒有發展,但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是農業的衰退、凋零和農民的破產,我們必須避免這樣的現象發生。因此中央明確提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要建立這樣的機制。實際上去年和今年我們已經采取了這樣的政策,效果很好,說明我們完全做得到這一點。
農村如何自己尋找發展道路
第三個問題,農村要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說因為要建立和諧社會了,所以全靠城里幫助;要工業反哺,我們就等著了。要建立和諧社會,就農村來說,自身尋找一條發展道路,是非常緊迫的任務。
陳錫文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稅費改革之后,農村的負擔減輕了,但符合農村特點的治理結構是什么樣的,需要認認真真地思考。
第二,中國的24000多萬的農戶,被組織在將近70多萬的村一級組織中,這些多是過去人民公社遺留下來的組織。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迫切需要得到的是能夠把他們帶入市場的外向型的經營組織,這種組織嚴重缺乏,使得農民進入市場之后面臨巨大風險。
第三,我們有非常龐大的研究機構以及大專院校,但是農民經常埋怨得不到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良種等。
第四,農戶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金融機構的支持。
陳錫文說,還有其他類似問題的存在,都需要農村圍繞著建立和諧社會的要求去深化改革,才能使得農村和城市之間真正形成一種良性互動關系。
(注:本文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