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廳廳長吳存榮建議:
記者孟歌耿延軍北京報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已明確將治淮提上議事日程,來自淮河流域的安徽代表吳存榮認為,堅持“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對淮河治理的各項措施分布實施是治淮的根本之策。
吳存榮代表說,地處淮河中下游的安徽不僅黃淮洪水的走廊,更是治淮的重點與難點地區。隨著工農業用水的快速增長,加之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淮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淮河的安徽段,一般干旱年份缺水即達15億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缺水達30億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份則更為嚴重。缺水問題已成為影響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能源原材料工業發展及國家糧食主產區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盡快緩解淮河流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是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保證。
吳存榮委員認為,當前需要在抓緊進行19項治淮骨干工程建設的同時,開始安排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及行蓄洪調整工程,具體的措施是對平原洼地,實行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設防洪除澇工程與實施退墾還湖并舉,調整產業結構。沿淮行蓄洪區要結合防洪規劃,在妥善處理人、水、地三者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徹底的調整建設,對區內尚不能安居的群眾實施移民遷建和建設保莊圩。
針對日趨嚴重的缺水問題,吳存榮代表建議——引江濟淮,其總體規劃是從安慶市以東的長江引長江水自流進入巢湖,再經提水翻過江淮分水嶺,到達淮河干流,再沿現行天然河道輸送至皖北、豫東、魯西南地區。這一戰略性工程不僅可以解決淮河流域缺水問題,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巢湖水生態平衡問題和改善淮河流域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