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利用外貿外資 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4日 08:22 商務部網站

  在分析我國外貿外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之前,我們先就外貿外資促產業結構升級的理論進行探討:

  一、外貿外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理論

  (一)外貿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機理分析

  外貿與產業結構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一個國家或地區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生產自己具有優勢的產品,于是決定了其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另一方面,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工業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可以帶動國民經濟的發民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按照新古典貿易理論,每個國家可以生產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而進口那些對自己來說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這樣對外貿易通過發揮比較,彌補比較劣勢,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一方面,貿易導致的專業化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了自身優勢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進口國外的生產要素,克服自身的瓶頸,使本國或本地區優勢產業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20世界80年代以來,盧卡斯、克魯格曼等經濟學家開始研究規模經濟、技術進步,知識創新等內生化,并結合新經濟增長理論,建立了動態貿易理論模型,這種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等手段,在自由貿易的條件下,同時實現工業化利益和貿易利益,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二)外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機理分析

  小島清理論表明:外國直接投資(FDI)向東道國傳遞和轉移先進生產函數,經由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從而對東道國的產業結構變化產生積極的影響。

  聯合國在《92年投資報告》中論述到:作為產業結構優化的決定性因素,外資的技術轉讓是其產業帶動效應的核心,外資對東道國技術的直接作用是:通過技術溢出提高要素生產率,改變產品結構特別是出口產品結構,促進國外分支機構進行研發,引進組織創新,提高管理水平。間接作用則需要通過與當地研發機構合作,向當地前向和后向合作者轉移技術。外資企業技術利益的內部化,外資企業前向和后向關聯的技術溢出以及外資企業人員流動形成的潛在技術擴散構成了技術外溢的三個層次。

  具體來說,FDI對東道國產業結構的影響,宏觀上講存在兩方面促進作用,一方面,FDI通過對東道國企業的兼并與收購,可以將低質量的資產存量變成高質量的資產存量,從而達到加速企業技術改造、產品更新和產業升級的積極效果;另一方面,FDI通過設立新企業,可以形成高質量的新增資產,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結構形成的物質基礎,進而提高整個產業的資本和技術的密集度。

  對外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對一國或地區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對外貿易規模發展越快,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而外資對東道國的出口增長也能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當兩者結合在一起,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就越快。

  從理論上我們可以看出,外貿外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但是在實際中,外貿外資到底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產生過什么樣的影響,這就要對它們對產業結構的效應進行分析:

  二、外貿外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應分析

  (一)外貿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1、外貿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取得的成效

  縱觀我國外貿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商品進出口結構的變化。

  與90年代初相比,2003年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出現了很大變化:

  其一,從兩大類產品來看。初級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從1990年的所占比例25.6%下降到2003年的7.9%,而工業制品的出口比例卻明顯上升,從1990年的74.4%升到2003年的92%。出口產品結構發生了鮮明的改變。

  其二,從工業制品內部產品結構來看。5、6及9類別的工業制品在總的工業制品比例上升的大前提下不升反降,三者總的下降比例達到24.7%,所以工業制品出口的上升主要是因為機械及運輸設備的出口引起的,這其中辦公機械及自動數據設備,電信聲音錄制等設備以及電力電氣零件等比較先進設備的出口在機械及運輸設備中占很大部分,比例是其中的79.4%,這三者當中又以辦公機械及自動數據設備的出口增幅最快,出口比例達到了總出口的14.2%,改變了我國以往簡單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結構。

  從進口產品結構來看,90年代初和目前進口的兩大類產品的比例上沒有很大變化,但是通過對進口產品的小類產品結構的分析發現:初級產品減少了食物及活動物的進口,加大了各類原料的進口;工業制品中,機械及運輸設備的進口比例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其中主要是辦公機械及自動數據設備,電信聲音錄制等設備以及電力電氣零件等比較先進設備的進口引起的,它們在整個機械及運輸設備進口中所占的比例為63.8%,從而改變了90年代初以特種工業專用機械為主的單一設備進口。

  從我國進出口的產品結構的變動可以看出,我國對外貿易的產品結構逐漸從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越來越大的趨勢轉變,產品結構得到了很大改善,從而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另外,在我國目前的進出口產品中,高新技術產品的比例不斷提高。2003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在我國外貿總額中的比例為26.96%。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在外貿進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達到28.90%,同1998年相比提高了8.0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例達到25.17%,同1998年相比提高了14.2個百分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

  但是,外貿在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2、外貿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存在的問題

  其一,從商品出口結構來看,中國是以制成品為主的出口貿易結構,2003年其比重達92%,但在全部制成品中,以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等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2003年它們在工業制成品出口中占的比重為34.24%;另外雖然高新技術產品在外貿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近年來不斷上升,2003年比例達到25.17%,但是我國高新技術出口產品結構單一,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電子技術領域,2003年,這三類產品出口占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93.8%,而且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創新能力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影響到發展的自主性。

  其二,從商品進口結構來看,雖然我國將以往以中高檔消費品為主的進口商品結構轉變為先進設備和中高檔原材料為主的結構,即將消費型進口商品結構轉變為生產型進口商品結構,提升了國內產業的技術結構,但是往往存在有些進口的設備比較陳舊,技術不是國際上的先進技術的問題,再有,對于引進的先進技術,企業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待加強。

  (二)利用外資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1、利用外資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取得的成效

  我國外商投資的產業重點是以制造業為主。90年代初外資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業、養殖業、餐飲業,目前逐步轉向基礎產業交通、通信房地產,總體上看,利用外資有由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化,利用外資合同金額第一、二產業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89.04%下降到2003年的75.98%,相反第三產業的比重由1990年的10.96%上升到2003年的24.02%;由低生產率、低技術含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生產率、高技術含量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化;行業內部從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轉變,對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起到積極作用如交通運輸郵政由1990年所占外資合同金額比重的0.55%上升到2003年的4.36%,教育和居民服務比重大幅上升,批發零售和金融業等的利用外資也從無到有。

  另外,從《2004年中國外資統計》中我們得知:2003年外商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中,制造業領域占71.4%,其中以汽車制造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速明顯;服務貿易領域新設立企業10179家,比上年增長27.64%,所占比例從2002年的23.59%提升到24.78%;外商投資新設立大型企業較上一年大幅度增長,合同外資金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2477家,比上年增長58.68%。資金、技術型企業明顯增加,對產業結構升級、技術水平提高產生了重大影響。

  總的來說,引進外資對我國產業結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它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有:

  2、外資促進我國產業升級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外商在華投資三大產業之間分布結構不合理,2003年,第一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所占的比例僅為1.87%,而第二產業比例為74.22%,第三產業為23.91%,第二產業占很大比重,在第二產業中FDI過度集中于消費品工業,據統計表明,三資企業在我國的投資中,輕工業比重為58%,重工業為42%。另外在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中,外資過多地流向商業、房地產、金融保險業利潤較高的行業,2003年這幾個行業在第三產業中實際利用外資所占的比重為64.91%,而流向交通運輸、抵制勘探和科教文衛部門等公共部門的就較少,2003年的它們的比重為35.09%。

  其二,外資引進的技術水平仍然偏低,70%以上是以設備原材料作為資本投入的,另一類投資于成熟型高新技術范疇的產業如轎車,外商的確轉讓了一些關鍵技術,但對核心技術封鎖甚嚴。

  其三,外資來源結構不合理,雖然歐洲和北美國家對華投資呈上升趨勢,但是我國的外資來源地還是以亞洲十國或地區為主,2003年,其對華投資占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63.34%,因為這些國家或地區對華的投資項目相對較小,一般以小型加工項目為主,投資的技術層次偏低,這樣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外貿外資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今后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如何引導外貿外資促進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而使它們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三、外貿外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

  (一)利用外貿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對策

  對于我國這種基本完成工業化初級階段的國家而言,如何進一步利用外貿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一方面要利用我國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和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并提高其中的技術含量,同時,注重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以及不可再生的生產性資源產品;另一方面在現有比較優勢基礎上,抓住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我國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有利時機,通過技術創新,培育新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進一步促進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同時,能及時消化吸收引進的國外技術,通過學習模仿,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開發出自己新的產品和技術,從而提升和優化我國進出口產品的結構,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的不斷升級。

  具體而言,主要在以下兩方面繼續努力:

  1、促進多樣化的產品出口結構的形成

  全球化深化了國際分工和改變了產業貿易模式的同時,也拓展了要素的產業優勢空間,使要素優勢和產業逐漸發生了分離,勞動要素不僅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具有比較優勢,而且在某些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上同樣具有比較優勢。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勞動力的比較優勢,發展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同時在較大程度上發展勞動對資本替代彈性較大的產業的產品,比如小型機電產品、運輸工具和小型機用電器等,另外比較優勢也能在高新技術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中起作用,特別是對于我國不發達的地區而言;而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因為資本、知識要素比較充裕,就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培育新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從高新技術產業中資本技術密集型的制造環節逐步向設計、開發環節過渡。這樣我國中西部以勞動性密集產品出口為主,東部沿海地以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從而形成多層次的產業結構和多樣化的產品出口結構。這種基于要素比較優勢基礎上的產業體系,一方面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能增加就業,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2、要積極合理擴大進口,提升進口產品的技術水平

  我國要進一步擴大生產型資源產品的進口,加大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力度,充分利用進口資源的有效供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的發展。

  因為外貿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進口的“推力”和出口的“拉力”實現的,因此我國要構建以出養進、以進帶出的進出口良性互動機制,進口產品要為未來高新技術產品提供要素和技術支持,促進出口產品質量的提高;出口為新產品提供市場。

  由于加工貿易可以有效利用外國資金、技術、設備和銷售渠道,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而且加工貿易通過中間投入品的本地化,能夠帶動上游工業品的生產和出口,因此通過發展高新加工貿易來提高加工貿易的技術含量,增加加工深度,擴大中間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可以較快地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二) 利用外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

  由于我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對產業結構的消極影響,我們有必要通過有關的措施,引導外商投資進一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我國要加強對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引導力度,加大起對第一、三產業的投資力度,相對降低對工業的投資比重,同時在工業中,要引導外商增加對重工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的投資,在第三產業中,引導外資適度增加對公共部門和技術服務業的投資,提高對商業服務的投資質量;外資來源地盡量分散,促進歐美外資的進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跨國公司的進入。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政府對FDI的引導作用

  應根據我國產業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明確規定鼓勵和禁止投資的項目,通過利用稅收優惠、信貸優惠、增加外資持股比例等鼓勵性經濟手段,引導外資投向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產業部門,如相應的第一、三產業,制止外資投向國內生產能力已經過剩的行業,如第二產業的相關行業。另外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加快新法規的制定,同時,對各地政府出口的有悖于國家產業政策的有關引資的政策法規要及時加以糾正,確保產業政策的權威性與統一性。另外在對現行法律法規進行清理、修訂的同時,要注意保持外商投資政策法律的相對穩定性、連續性、可預見性和操作性,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2、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外資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擴散

  目前我國外資引進工作要從量到質的轉變,對外資進入特別是國內生產能力已經過剩的產業審批程序上就要制定一個比較高的量化的質量標準,符合標準才允許進入,在有對地方政府外資引進工作好壞的評價也應有一個量化的質量標準,而不能單單從數量的角度來評價,以提高我國外資引進的技術水平,進而通過外資技術水平的提高帶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但是我國企業自身的能力,尤其是討價還價能力、技術吸收能力和對外資生產和組織的技術的鑒賞能力對利用外資的技術轉讓性和產業勞動效應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要增強我國企業本身的經營能力,尤其是研發和創新能力。此外,我國的競爭機制和企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增強外資產業帶動效應的必要前提。

  3、進一步鼓勵歐美國家外商和跨國公司的進入

  歐美國家的外商進入我國一般看重的我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所以它們一般是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所以我國應該加大這些國家或地區外資的引進,這樣也有利于改變我國外資來源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但是由于歐美國家和我們文化差異比較大,信息溝通不順,所以我國應該在簡化外資進入程序的基礎上,成立相關的半官方性質的中間機構為這些國家或地區的企業進入提供信息咨詢和其它的相關服務。

  由于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生產技術的90%,工業研究與開發的80%和發展中國家技術引進的90%。所以我國應該進一步鼓勵跨國公司在我國建立研發中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中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研究以及和國內科研單位、企業研發中心合作研發,以實現技術、管理外溢效應最大化。

  4、進一步加大服務業外資的引進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04世界投資報告中指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構成已從制造業外包為主轉向服務業外包。服務業外包和高科技、高增值的制造業環節的轉移成為帶動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重要引擎,也是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特征。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未來幾年全球外包市場將以每年30-40%的速度遞進,到2005年和2007年分別增至5850億美元和1.2萬億美元。由于服務業不能分解又不易進行內部跨國貿易,公司所有的技術與訣竅都必須向子公司傳遞,能夠顯著提升東道國相關行業的水平。所以這輪產業轉移,對我國吸收外資,調整產業結構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因此我國要制定相關發展戰略,加大服務業所需的人力資源的培育和有形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相關法律建設,促進競爭機制的建立,進一步促進跨國服務業外資的進入。

  外貿外資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資源逐漸向效率更高的行業和綠色環保產品集中,這樣,整個社會資源的流向就不斷趨于合理,經濟、社會和環境就能實現協調發展。

  作者:聶平香(商務部 研究院 利用外資研究部 研究人員)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蘇丹紅一號食品風波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解讀商品房銷售合同
林白:婦女閑聊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