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13日電(記者董偉)“工傷事故死亡指數與GDP增長幅度密切相關。”這是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通過對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我國工傷事故死亡人數與同期國民經濟增長率等有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結論。
劉鐵民對經濟增長率與工傷事故死亡人數之間的相關性和線性回歸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一個“死亡彈性系數”:當我國GDP增長率大于5%時,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死亡人數指數
隨之增加2.2%,當GDP增長率超過7%,這種同步增長的趨勢更為明顯。
他認為,決定死亡數字的不是GDP的靜態總量,而是它的動態增長變化。更確切地說,應當是由于GDP及其增長方式影響的能耗需求的動態變化而引起的。
就技術而言,超提升、運輸能力生產,易發生機械事故,如絞車損壞、鋼絲繩斷裂、跑車等事故;超供電能力生產,將導致用電負荷增大,容易引起斷電、失火、損壞設備,停電后更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和井下失火;超排水能力生產,將使井下涌水量增大,如果排水能力達不到要求時,就有可能造成淹井事故;超通風能力生產,易導致井下風量不足,直接影響井下空氣質量,影響井下作業人員身體健康,而且開采強度增大,很容易造成瓦斯積聚而發生瓦斯爆炸事故。
有文章分析,這一輪礦難高峰有一個突出的背景就是,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高耗能項目的四處開花,導致全國性能源緊缺、煤炭價格迅速上漲,各煤炭企業無不加大馬力大干快干。有調查發現,去年全國27個產煤省區市中,有20個省區市超產,其中19個省區市超產在10%以上,福建、陜西、北京超產均在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