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元匯率的不斷下跌以及美國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關于人民幣是否應當升值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
全國政協常委蕭灼基羅列了人民幣升值的四大弊端:一是商品的美元價格將隨人民幣升值而提高,許多國內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二是外商對華美元投資將隨人民幣的升值而縮水,投資項目的美元成本將提高;三是進口商品的人民幣價格降低,
在當前一些消費領域市場供大于求的現實下,國內廠商將承受更大的價格壓力;四是許多商品的價格將發生波動,與國外企業債權債務關系也會隨之發生變動。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全國政協委員郭樹清指出,國外有關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其中隱含的意思是中國利用固定匯率來賺取額外的好處,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郭樹清指出,就目前我國進出口產品結構而言,人民幣一旦升值,將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一系列不利的影響。
所謂謀取額外的好處,是指故意壓低貨幣,把東西賣得便宜,從而以低價格占領國外市場。人民幣目前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管理浮動匯率制,也就是說在過去的時間里,人民幣對世界許多重要貨幣的匯率實際上是隨美元一同浮動的。將美元匯率變化情況與我國進出口情況相結合,就可以大致分析出匯率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程度。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15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7%,其中出口5934億美元,增長35.4%,進口5614億美元,增長36%,全年貿易順差320億美元。而自2003年年中以來美元持續疲軟,我國出口的大幅增加不能不說與人民幣隨著美元不斷的貶值有很大的關系。
《報告》中提到,去年歐盟超越其他國家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對象,而日本也排在第三位。即是說,在美元對歐元和日元匯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我國的外貿出口從中受益。《報告》顯示,去年前6個月,我國進出口出現了大額逆差,而美元則恰好是在去年4月份左右出現了較為強勁的反彈,算上時滯的影響,從中不難看出匯率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在于我國的進出口產品結構。通常,一個國家貨幣匯率的變動對該國進出口能造成多大影響,取決于該國進出口產品的彈性大小。目前我國出口的大部分是工業、電子業、手工業成品等,而這些產品在國外市場暢銷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低廉的價格,一旦匯率變動使價格優勢消失,這些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報告》顯示,去年我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分別達到44%和54.3%,手提電腦、手機和液晶顯示器的出口額增長均在1倍以上。鋼材和摩托車出口額增速分別達到118%和50.9%。紡織品、服裝、家具、箱包這些傳統大宗商品出口額分別增長26.4%、19.4%、40%和23.2%。而與此同時,我國出口產品中絕大部分初級產品數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原油、成品油和煤分別下降25.8%、2%和6.9%;玉米、大米、食糖和生絲分別大幅下降82.4%、58.3%、45.7%和27.6%。
而進口方面,2004年我國國內短缺的資源性商品進口快速增長,鐵礦砂、原油、成品油進口分別增長36.6%、34.4%和28.6%,進口均價分別上升。
出口產品彈性加大,意味著人民幣升值將會大大抵消這些產品的價格優勢,降低國外對我國產品的有效需求,最終降低我國的出口額。而隨著我國資源性產品的短缺,資源對于進口的依存度越來越大,同時加入WTO進程的深化使我國居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這時人民幣的升值只會使我國為進口產品付出更高的代價。
“當美元走強時,人民幣也在升值;美元貶值時,人民幣也在走弱。”郭樹清說,“并不是我們有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來為自己謀求額外好處。人民幣有時是升值,有時會貶值。”他指出,美國財政部也數次表示,按照他們的定義,中國并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中國的匯率改革,必須考慮到宏觀經濟環境、金融體系承受能力、金融市場狀況、對地區及全球經濟的影響等因素。在此基礎上,才能研究和制定科學的方案,把握好匯率改革實施的時機和力度。
可以說,目前我國外貿的大好局勢并不能成為鼓吹人民幣升值依據,巨額的外匯儲備也不能成為人民幣升值的資本。因為目前我國的進出口產品結構決定了我國外貿對人民幣匯率的高敏感度,也制約了匯率調控手段的使用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進程。雖然目前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很高,但我們首要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我國外貿產品的結構調整到一個健康的狀態,降低其對于匯率的敏感度,使之可以經受住匯率調整帶來的沖擊。只有在建立了這樣的外貿產品結構以后,人民幣匯率的改革才能真正放開手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