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10日電
房地產開發商說,是地價飛漲拱動了房價飄紅;國土部門則出具報告稱,是房價飆升帶動了地價抬頭(見本報3月3日報道)。孰是孰非?政協委員壽嘉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兩邊都不同意!房價地價是循環關聯的,不是絕對關系。”壽嘉華的另一個身份是國土資源部前副部長。
壽嘉華認為,目前有幾個矛盾解決不了,其中“用地的與管地的矛盾大,管地的聲音不強,要地的呼聲高漲”就是突出的一個。
房地產商任志強多次著文稱,土地市場“招拍掛”的方式對土地價格暴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分析數據得出,招標出讓土地的平均價格為協議出讓價格的4.32倍,拍賣出讓土地的平均價格為協議出讓價格的6.03倍,掛牌出讓土地的平均價格為協議出讓價格的3.34倍。
而有媒體曾發表長文稱,房價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只是出讓土地使用權的一種形式,是用市場競爭機制明確了土地的真實價格,公開了開發商的隱形土地成本,使地價回歸其真實水平;房地產商即使用很低的成本獲取土地,只要房地產市場是個買方市場,他們是不會放棄牟取暴利的機會的。
壽嘉華告訴記者,房價地價一地雞毛,不過有些東西是誰也不能否認的。她認為,房價上漲不能說跟地價一點關系沒有,但是也不能夸大地價的推動作用。她以上海為例說,房地產商的很多地都是“招拍掛”之前拿到手的,當時的價格并不高,但是這并不影響房地產商去炒房價,甚至高得很離譜。她知道一個開發商開始定的房價在7000元左右,“后來升、升、升,竟然達到一萬三四千元,這就很難說是拿地成本太高導致的。”
不過,她也承認,“招拍掛”之后,土地價格的上揚肯定不會由開發商來消化,而是落到了購房者頭上。由于政府壟斷土地的供應,在地價的標準上還需要仔細研究,進一步規范。
壽嘉華說,土地“招拍掛”以后,政府土地收入確實大有提高,但是這些收入都會上繳國家,并用于百姓,“會形成一個循環,不存在與民爭利的問題”。
作者:記者 董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