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感言民資保險堵放之間 融合面臨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1日 03:11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黃蕾 金融業全面向民資開放一聲槍響,市場各方紛紛高調回應,民營企業進軍保險業暗流涌動。最近的消息稱,浙江首家以民營資本為主的保險公司中和人壽有望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在金融領域素來長袖善舞的浙商,也開始將觸角伸向中國金融業三大角色之一的保險業。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全國大地20多年來,監管層對民資進入保險業的態度一直徘徊在堵與放之間。在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人保等國字當頭的保險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前,民營資本被死死地堵在了門外。 轉機出現在去年6月!斑@扇準入的大門關閉了太久太久,8年的時間,沒有批一家中資保險公司,8年后,一下子就批了18家!睒I內人士不禁如是感慨。至此,壽險、產險、農險、健康險和車險等18家中資保險公司一一浮出水面。 幾乎在一夜之間,針對民資進入保險業的政策逐一開始松動。可以說,“非公36條”的出臺,徹底掀翻了制約民資全身心投入保險業的天花板。 民營資本進軍保險市場,將有助于保險公司建立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促進保險業股權改革,完善保險市場結構。但民營資本和保險資本之間的融合也面臨新的挑戰。 就在民營企業為此歡欣雀躍之時,忽然從業內傳來另一種聲音,“現在看還是有限制地放,不會一次就放開不管,有關部門肯定在準入門檻和監管上下功夫。”郝演蘇一語道破。 監管層“有限制地放”政策的背后,是其對民營資本趨利心態的擔憂。投機冒進、注重短期投資回報的行為,將民營企業的先天弱點暴露無疑。我們再把焦點轉向國營資本,通常國企在投資保險業時不存在較大變數,他們往往不謀求財務管理權,針對保險業“長期穩定回報”的特點,他們甚至作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東方人壽案使監管層加大了對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的監管力度。這在監管層批準壽險公司開業的進度上有所體現。在18家新批準的8家中資壽險公司中,僅有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被獲準開業。 更令業內人士擔憂的是,監管層一下子批了18家中資保險公司,過去是稀缺資源的保險牌照在民企眼里已不再是“香餑餑”。一心想炒牌照的民營企業,因此在注入股本金上遲遲沒有動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剩余7家壽險公司的開業進度。 誠然,“非公36條”對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具有里程碑意義,民營企業是否作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既決定今后民資在保險業的角色,也決定了監管層對其堵和放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