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保險資金陸續直接入市的消息備受市場關注。繼華泰財險2月7日投下保險資金入市第一單后,中國人壽、中再保險、太平洋保險于周一下單入市,泰康人壽也于8日下單,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主力部隊開始披掛上陣。再聯系日前周小川的表態———銀行系基金可直接入市買股票,今年兩市新增資金規模將超出人們起初的預期,有望突破千億元。面對可投資股票數量稀少的現實,這些增量資金入市后如何規避現有證券投資基金普遍被“套”的風險,無疑會影響今年證券市場及相關制度的建設,也成了“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之一。
隨著宏觀調控的持續,“煤電油運”為主題的股票投資,將相關行業板塊的價格不斷推高。而新機構的入場也加劇了板塊之間的分化。如已下單購買股票的中國人壽表示,首單購買的是藍籌股,日后的投資重點是績優藍籌股票。從保險資金投資的股票樣本預測,新增資金仍將奉行與現有投資基金一致的理念,由此導致可投資股票的緊俏局面。
基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效應”,在保險資金等新增資金快速入市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制度性建設和創新,對隨后可能出現的基金重倉股高度集中的風險未雨綢繆。例如采取信用交易、買空賣空等手段,令機構投資者能夠對沖風險,獲取穩定收益。
在國外,做空手段被對沖基金廣泛應用,但在國內市場還相當陌生。特別是利用借股沽出做空的手法,被視為與股市為國企融資服務的目的相沖突。但隨著機構投資者入市規模的擴大,信用交易已經被越來越頻繁地提及。
分析人士認為,從增量資金規模擴大加劇市場資源瓶頸的角度看,機構投資者需要一定的對沖風險的機制。但機構投資者在運用做空手段時,如果超越了對沖的界限,則可能導致收益受損,甚至形成較大的風險。
對于保險資金這樣追求穩定收益的機構投資者,入市的目的是謀求3年及以上的投資收益。對沖機制的作用如何很難說。預計在今年保險和銀行資金的大力介入下,國內市場股票分化的趨勢還將加劇,極少數高價績優的股票仍將不斷創下新高。(據深圳特區報)(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