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快評路陽
今年“兩會”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在傳出一陣陣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激奮、喝彩、喜悅聲的同時,又從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的議案、提案以及發言中透出滿腔的慷慨、憂憤、批評的逆耳忠言。
例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采訪時,既對河北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穩步快速發展做了客觀回答,又不加“遮羞”地承認河北在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怒斥2004年地方統計的GDP數字比國家統計的數字總量高出26582億元的摻假行為。
和諧與矛盾,和諧與不穩定,從哲學的角度講,是一種對立統一。講構建和諧社會,不能不充分地估計到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復雜問題、深層矛盾——諸如因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地區差距問題,因分配不均造成的強弱沖突現象,因政府服務不周而產生的民聲怨言,等等。
可以說,政府之所以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正是由于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不少不和諧的現象。講和諧之道,倡和諧之理,走和諧發展之路,就應把存在的問題、發生的矛盾和可能誘發不安定因素的主客觀原因講透徹,讓人們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矛盾發生的癥結何在。正視問題,直面矛盾,并不會損害和諧社會的整體形象。用轉移、拖延甚至掩蓋的辦法來對待矛盾,只會更加激化矛盾。
人與人之間需要和睦相處,單位與單位之間需要相互協助,地區與地區之間需要共同發展,而矛盾總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若確有嚴重的矛盾存在,就該下決心揭開蓋子,對癥下藥,解決是非,平息民怨。絕不能因有矛盾存在,怕曝光揭丑,就借建設和諧社會的幌子,把矛盾和問題淡化成一團祥云,好像那里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
構建和諧社會,是目標,也是過程。許多兩會代表、委員正是看到這一點,才在向大會提交的議案、提案及討論發言中,不是只唱“盛世”太平歌和“和諧”單管調,而是擺出了大量問題、矛盾,提出許多意見和建議。在發展中求和諧,在和諧中求發展,把解決矛盾當成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才會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