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實現經濟現代化要打通三瓶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16: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9日電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盡管國際上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中國會在50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中國研究現代化的專家,從經濟現代化這個體系中沒有得出這樣樂觀的結論。以在2050年達到當時的世界經濟現代化的中等水平為目標,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認為,在21世紀前50年,中國經濟現代化至少要打通三大瓶頸:經濟質量、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競爭力。

  重中之重:提升經濟質量

  文章指出,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的計算顯示,2002年中國經濟質量的國際差距十分明顯。如:中國人均GNP為960美元,高收入國家平均為26490美元;中國全員勞動率為1646美元,高收入國家平均為55355美元;中國農業生產率為506美元,高收入國家平均為23798美元。中國要達到2002年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GNP、全員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生產率分別需要提高26倍、32倍和46倍,時間分別需要49年(7%年增長率)、46年(8%年增長率)和50年(8%年增長率)。

  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提出,未來50年,中國的經濟政策需要完成兩次轉變:第一次是從規模增長型向質量進步型轉變,依靠技術進步、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推動經濟質量的進步,包括人均GNP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新工業化和綠色化的推進、經濟結構和公平的改善。第二次是從質量進步型向創新福利型轉變,依靠創新和經濟福利的增長,推動經濟質量和經濟福利的進步,包括人均國民收入、勞動生產率、知識化和綠色化、經濟結構、經濟福利和公平等的全面提升,逐步建立創新型經濟和福利型社會。

  21世紀前30年,中國提升經濟質量的戰略要點是完成新工業化和信息化。相對于傳統工業化,中國的新工業化應具有6個新特點: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走工農業協調發展的新工業化之路;工業化和生態保護協調發展,走綠色工業化之路;工業化和信息化協調發展,走數字化的工業化之路;高技術和適用技術協調發展,走高質量工業化之路;工業化和全球化協調發展,走面向全球市場的工業化之路;工業化和工業轉移協調發展,促進從工業化向知識化的轉型。

  目前,中國經濟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落后,交通、能源、信息的基礎設施和知識基礎設施等,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何傳啟認為,如果采用優先發展經濟基礎設施的做法,有可能加快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如果中國的交通、能源、電話和知識的基礎設施年均增長率分別保持在8%、6%、5%和3%左右,中國有可能提前到2030年左右達到2002年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經濟結構戰略轉型任重道遠

  中國經濟結構要達到發達國家2002年的水平,至少需要50年的時間,涉及幾代人的經濟利益調整和經濟成本分配。何傳啟說,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就是中國經濟脫胎換骨的過程。轉型的難度非常高,成本和風險巨大,沖突和矛盾不可避免。但中國沒有退路,因為經濟結構現代化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支柱之一,必須迎難而上。

  文章稱,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艱巨性,既決定于中國經濟結構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也決定于中國的人口和勞動力規模。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02年高收入國家人口總和為9.7億,而中國人口為12.8億;高收入國家勞動力之和為4.7億,而中國約7.7億。中國的人口和勞動力分別是高收入國家總和的1.3倍和1.6倍,經濟結構轉型的任務超過了全部發達國家的總和。

  文章還提出,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根據實現經濟現代化的目標要求提出,未來50年,中國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有兩大任務:

  第一大任務是三次產業的戰略調整。需要把農業勞動力比重從50%降到4%,農業增加值比重從15%降到2%;服務業比重從27%提高到70%,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從34%提高到71%。據此計算,農業勞動力轉移的任務將超過3.5億,平均每年需轉移700萬人左右。

  第二大任務是十大產業的戰略調整。從走綜合經濟現代化道路的設計看,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為基礎產業(現代農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等)、支柱產業(普通制造業、金融服務業、知識性服務業等)和戰略產業(高技術產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等)。這三組十大產業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關鍵產業,特別應重視戰略產業。

  強化國際競爭力任務緊迫

  文章指出,中國的市場經濟發育有20多年的時間,而西方發達國家已走過大約300年的歷程,但中國又必須與發達國家在世界市場上同臺競技,尤其是隨著世貿組織規定的“過渡期”的結束,中國將直接面對全方位的國際經濟競爭。這就決定了提升國際經濟競爭力,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中國目前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宏觀基礎較為薄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提出了6個較為緊迫的任務:

  編制國家經濟法典。這是完善和普及經濟法規的重要措施。建立系統的經濟法典分類體系,清理1980年以來的經濟法規,編制國家經濟法典,并每年修訂一次;建立經濟法規公示制度和簡報制度、經濟法規和經濟政策評估制度,使經濟法典修訂制度化。

  制定國家經濟信息透明法(經濟陽光法)。經濟信息資源的封鎖、割裂和不平等獲取,增加了中國經濟的運行成本和企業決策的機會成本,降低了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成立國家經濟政策評估中心。如果沒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政策研究機構對各種經濟政策進行中立評估,是難以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去判斷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成立國家小企業服務局。國民經濟中,大中企業是少數,小企業是多數,一般而言,小企業比較靈活,市場適應能力比較強;但信息不靈、管理水平低、市場融資困難、新產品開發能力差、產品推銷能力有限等。如何幫助小企業,提高小企業競爭力,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成立國家能源部。在國際能源市場上,單個企業或企業集團的競爭力都是有限的。即使在能源工業十分強大的美國,聯邦政府的能源部也是一個大部。中國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組建國家能源部統籌中國能源的國際競爭,無疑具有戰略意義。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的效率。國家創新體系是綜合經濟現代化的“發動機”,國家創新能力是國際經濟競爭力的決定因素。

  與此同時,還必須培育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微觀基礎,培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企業家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國際經濟競爭的理論研究。(葉俊東)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